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闽南文化:两岸闽南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3年07月12日 11:2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闽南文化:两岸闽南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
陈支平教授在查阅整理民间族谱。

  2007年6月,我国批准建立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作为整体文化概念,首次为官方清晰认定。2013年7月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调研组莅临泉州,就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关于支持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提案》落实情况展开调研。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以其开放的世界性格局,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今年6月,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策划编写的《闽南历史文化概说》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究竟什么是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根基的闽南文化有何特点?闽南文化对台湾有何影响?为此,近日记者专访了该书名誉主编、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陈支平教授。

  ◆核心与边陲的文化特性

  《山海经》云,“闽在海中”。那么,闽南是不是像不少人认为的那样,就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

  “这是人们对闽南文化认识的一个误区。因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不断证明,史前时期的闽南同样也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人类文化。在这里生活的古人类,是福建的早期先民。”陈支平说,闽南民系是1000多年来不同族群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了富有地域特征的闽南文化。

  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并不一定造就独特变异的区域文化。尽管闽南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是伴随着中原主流文化在福建的传播而向前发展的,但是,当宋明以降中原主流文化日益走向保守的时候,闽南区域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边陲特性,以及闽南面向海洋、勇于接受外来文化的传统,使得闽南文化较少受到中原地区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较多地体现儒家文化许多富有生命力的因素。

  陈支平说:“在这样有所差异的历史变迁中,闽南文化在文化思想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显现出了一些与中原主流文化不同的独特表现形式。比如,闽南文化商品意识较强,对外来文化和民俗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补强了中华整体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显得更加丰富多彩。”陈支平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梳理百年来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基本脉络,撰写了《闽南历史文化概说》一书,力图把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基本概况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期更好地弘扬闽南文化。”

  ◆清代以前闽南人少有国界概念

  闽南文化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闽南,在地理上指的是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区域。闽南文化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不断地向东南的海洋地带传播。闽南文化是世界各地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文化。

  “浙江温州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沿海以及台湾,都深深受闽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是在东南亚地区等海外许多地区,闽南文化的影响也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陈支平表示,既有地域性又有一定的世界性,是闽南文化最大的特点。在汉语方言中,没有一种方言能像闽南话这样,在向外播迁的同时,与外族语言有如此深度的接触和融合。

  据介绍,自汉唐以来至清代后期日本人侵占台湾之前,东南沿海居民出海谋生、贸易,很少考虑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国家界线”的概念。东南沿海商人跨海贸易,更多的是关注交通工具的可行性,而较少顾及出国与入境的障碍。

  “只要航船可及,他们就可能前往那些地区贸易,互通有无,甚至定居下来,成为当地新的居民。即使是定居下来,他们也始终认为自己是福建沿海某地人或闽南某地人。”陈支平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到东南亚各国考察当地的华人社会,其祠堂、寺庙里的先人牌位,无不是如此慎终追远写上诸如“大清国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第几都第几图某乡村人”,绝少有人在自家祖先的牌位上写着东南亚某国人的。

  ◆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延伸

  闽台两地一水之隔,在两岸移民史上,以闽南沿海居民向台湾迁徙为主流。据1926年日本人在台湾所作的人口调查,在台湾375万居民中,来自泉州府的有168万多人,来自漳州府的有131万多人,两者分别约占台湾总人口的44.8%和35.2%。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大陆移民迁台,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耕作方式,还带去了家乡的方言土语和原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陈支平介绍说,今天台湾说闽南话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仅有泉州腔和漳州腔的细微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者统治台湾50年,后来又因国民党统治,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了50年,今天,台湾闽南话和本土闽南话还是毫无二致。这是世界语言接触史上少见的奇迹,令人深思。这主要是因为闽南人迁往台湾的时间较晚,出发地都是漳、泉两州,两处方言本来就差别不大,混居之后也就相互融合了。加上台湾当地没有其他强势语言或方言与之抗衡,这些都使得今天的台湾闽南话保持着最纯正的原乡特色。

  “不管怎么变,台湾文化都是闽南文化的延伸,而闽南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所以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任何人都无法割裂的。”陈支平表示,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闽南与台湾同属一个分区文化圈,即闽南区域文化,或者可以将之称作闽台区域文化。因为这个文化圈,无论是福建沿海区域,还是台湾区域,基本上是由闽南区域文化派生出来的。要研究台湾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历史,这二者是不能分开的,必须把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联系起来,综合考察,才能较为全面地把握这个自清代以来新兴的经济与文化区域圈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加快闽台文献资料收集

  “弘扬闽南文化对于传承与保护闽南文化,增进两岸文化交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支平表示,当前,一方面我们从学术上对闽南文化做深入研究,挖掘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另一方面,面向大众普及闽南文化。

  陈支平表示,自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首倡以来,闽南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的增强,闽南历史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福建、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多个旨在研究闽南历史文化的学术机构,前景喜人。《闽南历史文化概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出版的。

  “接下来由我牵头的《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台海文献会刊》、《台湾通史》等学术出版物将相继出版,编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陈支平告诉记者,弘扬闽南文化是两岸学者应尽的社会责任,各级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有关闽台关系文献资料的搜集工作,保存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者 树红霞)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