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深化两岸经济合作需应对四大挑战

2014年01月15日 16:2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华广网14日刊载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敏的评论文章,分析未来两岸经济合作需要应对的四大挑战时指出,正视这些挑战,并积极寻求新的应对措施,对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内容如下: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两岸签订了ECFA后续4大协议之一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贸易额与陆资入岛额平稳增长,两岸新型产业合作也稳步推进。在欣喜看到过去一年两岸经济合作亮丽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深水区”,两岸固有的分歧与矛盾不断凸显,两岸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正视这些挑战,并积极寻求新的应对措施,对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复杂影响。当前,全球正处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变革期。这固然可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契机,如两岸通过加强合作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但欧美需求萎缩,加之欧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使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2013年9月后欧美经济回暖势头日益明显,但台湾出口及两岸贸易并未像过去那样同步受惠。有经济学家就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并非如过去那样主要建立在消费回升的基础上,而更多地是由较低能源价格所驱动的。欧美经济正步入深度转型期,过去以台湾产业依次向大陆转移、台商主要从事加工出口业出口欧美市场的两岸传统经济合作方式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大陆内需市场对两岸贸易与投资拉动效果有限,尚不能弥补欧美需求疲软所带来的缺口,使两岸贸易与投资的增长动能趋于减弱。根据台湾海关的统计,2013年前11月,两岸贸易额(含香港)约1499.6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3%,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额10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台湾自大陆进口额402.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因此,如何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充分发掘大陆等新兴经济体内需市场将成为未来两岸深化经济合作的首要挑战。

  二、两岸经济合作愈发受到两岸政治问题的制约和干扰。2008年以来,两岸秉持“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思路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这一策略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现实,减少了两岸摩擦,为两岸深化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持续深化发展,两岸政治问题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日益增大。如两岸在商签投保协议过程中,对仲裁机制中是否引入“国际仲裁”的议题就存有很深的歧见。两岸在推进产业合作中,由于政治互信不够,导致两岸经济互信也较薄弱,使得台湾方面常担忧“自己会被大陆吃掉”,因而采取高度防范的策略,在开放两岸经贸政策方面始终难以做到“大开大阖”,如目前仍严格限制2100多项大陆物品的进口(约占全部货品总数的20%多),对陆资开放比例也仅约67%。这严重阻碍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与制度化进程,从而影响两岸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三、两岸部分产业竞争性趋于增强,给两岸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挑战。过去30多年间,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两岸经济要素互补性得以充分结合的结果。总体而言,大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而台湾资金、技术等优势明显,双方加强经济合作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但由于两岸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两岸产业政策等存在较大差异,加之过去两岸长期处于严重政治对立,两岸并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合作机制与平台,导致两岸经济在总体保持互补性的同时部分产业竞争性有所增强。2013年这一态势日益明显,由于外部需求疲软,两岸特别是大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两岸LED、太阳光伏等产业的竞争有所加剧。平心而论,两岸产业间展开适度良性的竞争对两岸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若两岸进行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不仅浪费大量资源,也会严重挫伤两岸业者的积极性,对两岸经贸关系乃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均将产生不利影响。

  四、岛内业者及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复杂态度及微妙心理变化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尽管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和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对台湾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两岸实力的消长及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岛内业者及民众心理似乎在发生微妙变化。一方面,岛内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的认知有所变化,认为两岸经济呈现竞争性的比重不断增加。2012年台湾《联合报》“两岸关系趋势”民调显示,38%的岛内民众认为两岸呈竞争状态,首次超过认为“互利”和“既竞争又互利”的比重。另一方面,近年来台湾产业转型艰困,经济持续低迷,岛内政治纷争不断,而同期大陆经济蒸蒸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过去台湾民众面对大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剧岛内民众的失落感,也使岛内部分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的保守心态趋于增强。2013年两岸签订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大陆在协议中对台湾大幅开放80项服务业,开放水准之高在大陆对外签订的相关协议中是极其少见的,而台湾仅对大陆开放64项,且绝大多数未超过台湾对外资的开放待遇。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立刻在岛内引发强烈争议,最终迫使协议未能如期生效,严重影响ECFA后续谈判进程。近期岛内发行宝岛债,也罕见地引发某位长期支持两岸经济合作的知名企业家反弹,被批为帮助陆企打压台企的工具。岛内民众心态的微妙变化,一方面为民进党操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增强了民进党的反对效果,另一方面,也给马英九当局开放两岸经贸政策较大压力,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当前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这些挑战既包括两岸长期以来的固有矛盾,也涵盖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既有经济层面的障碍,也涉及到政治、岛内民意等复杂因素。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发展,这些因素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程度可能将进一步加深。两岸应正视挑战,居安思危,在推进两岸经济合作进程中统筹好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合作与交流,逐步消除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各类障碍,稳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健康持续发展。(王敏,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