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海七日:学运退场非句点 茶叶蛋走红却辛酸

2014年04月14日 15: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过去的两周,占领台湾“立法院”议场的学生退场,但并不代表一切“船过水无痕”,还有后戏可看。一颗茶叶蛋让大陆网友在调侃加自嘲的路上一副停不下来的节奏,但仅为“茶叶蛋教授”的言论感到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反求诸己才是应对两岸交流矛盾的合理心态。

  台湾学运退场却不是句点

  以反服贸为诉求的台湾“太阳花”学运,经过将近1个月的起伏折冲,在“立法院长”王金平6日抛出“先立法、再协商”的解套方案后,学生们于4月10日撤出了占领20多天的“立法院”议场。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0日社评说,学运结束了,但台湾还要继续往前走,这些学生也说要“反守为攻,出关播种”,显然还有后戏可看;而且年底尚有选举,民进党怎么可能放弃如此好的战场?即使再笨的人都可以料到,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以及服贸仍将是民进党与学生外围团体对国民党当局内外夹攻的两个战场。我们希望学运领袖以及参与学运的同学能够了解,对民进党而言,舞台并不在运动的现场,学运只是战术工具而已,算是暖场,他们等待的舞台是权力舞台。

  台湾《工商时报》10日社论指出:“立院”解围并不代表一切船过水无痕。包括学运的下一步,“立院”的代议政治运作机制和政党政治发展前景,以及执政团队的施政作为等,每一个环节都应从这一次学运中汲取经验教训,自然也都有检讨改进的空间。

  台湾《联合报》11日社论指出,台湾学生反服贸如火如荼之际,民进党却忙着在美国向相关部门散发说帖,声称民进党并非全面反服贸,也愿意提出解决学运僵局的方案。然而,学运解决的大功被王金平捷足先登,民进党这种色厉内荏、内外有别的嘴脸,则让人摇头三叹;这种对外说一套、对内做一套的作风,是觉得台湾民众愚昧可欺吗?

  一颗茶叶蛋传递的“沟通渴望”

  与台湾反服贸运动相并行的,是大陆网络上“根本停不下来”的关于“茶叶蛋”的调侃。自从2011年台湾某电视节目播出受访民众坦言瞧不起大陆人,并讽刺大陆同胞吃不起茶叶蛋后,“茶叶蛋”便成了每年都会被热议几天的“神物”。这一次,大陆网友又一次纷纷晒出自己吃茶叶蛋的“炫富照”,在“你吃得起茶叶蛋吗”的投票中,选择“高帅富专属消费品,购买要分期”的网友更是占了绝大多数。

  中国台湾网对此发表文章指出,一颗茶叶蛋让大陆网友在调侃加自嘲的路上一副停不下来的节奏,却难掩不被台湾同胞了解的无奈与失望。但通过读台湾年轻人写的文章可知,“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看法,正如反服贸的学生也不能代表台湾青年的普遍诉求一样。作为同一个民族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提升,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责任让两岸共同进步,而不是加深误解。

  《中国青年报》3日发文指出,在表达不那么严肃的综艺节目中出现“茶叶蛋教授”的言论并不奇怪,只是因为它是两岸认知误解的极端个例,而被网友和媒体放大了。值得摆上台面讨论的,是两岸彼此认知误解的双向性以及导致这些误解的原因。除了台湾人频繁显露对大陆的不全面认知,大陆民众也不乏对台湾社会的想当然。仅为“茶叶蛋教授”的言论感到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反求诸己才是应对两岸交流矛盾的合理心态。两岸社会都是复杂的、独特的,缩小两岸认知鸿沟,大陆普通民众应展示开放姿态;台湾民众面对同胞,也应该抛弃内心不合时宜的优越感。

  “李萧会”引台湾舆论解读

  4月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海南省博鳌会见了前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李克强表示,当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面临重要契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对此,厦门大学李非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指出,两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签定了20几项协议,未来仍应继续深化。虽然两岸在交流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对既得利益者产生一些冲击,但仍然是利大于弊。两岸关系不会因为台湾内部出现反服贸声音而改变,只要台湾大开放,大陆也会对台湾愈开放。

  台湾《旺报》12日指出,李克强表示大陆愿意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照顾台湾民众利益,在对外开放时先一步对台湾开放,或对台湾开放的幅度更大一些,以促进两岸经济融合与共同发展。李克强的善意显示大陆未因“两岸服贸协议”争议而改变对台让利政策,马当局应把握机会和大陆共同探讨如何落实萧万长的建议,才能有效突破两岸经贸瓶颈,从根本上化解服贸协议等争议。(中国台湾网 赵静)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