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志军“登台”接地气有深意

2014年06月26日 09: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在两岸人员往来人数每年倍增的今时今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仍然引发一场新闻大战。

  6月25日,踏上宝岛,张志军感慨:从北京飞到台湾,不过短短3个小时,但两岸跨出这关键性的一步,足足用了65年。“65年第一次”,单是这样的时间跨度,已让一切关于其热度的解释成为多余。两岸间的每一个“第一次”,或大或小,都意义非凡,一是来之不易,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有了这一个个“第一”,两岸才得以跨越隔绝与分离,才有了继续向前的可能。

  张志军“登台”,“张王会”是重头戏。此番访台,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邀请的回应,一来一往,两岸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制度得以初步形成,对提升两岸交往机制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机制的形成,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绝不是干巴的学术概念。机制的形成意味着一种常态化和固定化,区别于偶发和随意。在国台办和陆委会之间形成沟通机制,对推进两岸关系更为可贵。步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有“特殊困难”,如果两个主管机构还是“隔空喊话”,无疑会增加误读的风险。开启常态化的直接对话,有助于两岸破题“提速”,不仅代表了两岸关系制度化达到新的水平,也会为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正能量。

  张志军“登台”,4天5夜的行程满满当当又十分接地气。不是跟政商权贵觥筹交错,也不是只在空调房间演讲开会,而是田间地头“走透透”,看一个真实的台湾。大陆配偶、里长、泰雅乡亲、渔民、果农,还有“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及青年人),张志军要到最充满“台味”的普通人中间,走亲串友,倾心聆听。

  接地气有深意。普通民众可以直接听大陆官员讲对台政策,也可以直接把需求或是疑问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面对面。大陆对台部门负责人对台湾社情民意有深入的了解,也必然有助于制定更贴近民心的政策。就像是开放大陆赴台游给两岸民众的直接交流开了一扇门,通过张志军访台开启的两岸主管机构常态化互访机制,好比给两岸民众开了一趟“直通车”,让两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更能找准着力点。

  两岸间的每一个“第一”,都是民意推动使然。岛内最新民调显示,51%的人欢迎张志军来台访问。6月25日,在桃园机场欢迎张志军的人群中,也有一早搭车北上的台南渔民和里长。台湾舆论表示,要让张志军看最美的风景、感受“迎亲戚”般的热情。与2008年陈云林在海协会长任内首度访台时动用“暴力”不同,民进党此番定调“来者是客”。虽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会不会有实质转变还有待观察,但是其态度的变化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已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两岸间每一个“第一”,也都将承载民意更多的期待。台湾爆发的“反服贸”活动,导致两岸服贸协议生效搁置,岛内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存在一些疑虑的。张志军依约前来,展现了大陆在推动两岸关系上一贯的诚意和信心。两岸关系向前迈进必然会触及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两岸备加努力、精心呵护。二度“张王会”,两岸政策对话机制日趋成熟。又一个突破,自然也让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李炜娜)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