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谁来带领国民党走出低谷?朱立伦接棒机会最大

2014年12月04日 10:19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谁来带领国民党走出低谷?朱立伦接棒机会最大
    马英九昨天正式辞去国民党主席,由吴敦义代理。按照规划,新任党主席将于明年1月选出。图为朱立伦

  国民党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滑铁卢”,总共22个县市长席位只拿到6席,甚至有台湾舆论形容这是国民党自失守大陆以来的最大惨败。面对如此空前危机,在马英九辞职后,国民党新任党主席的角色非常关键。那谁能挑起新任党主席的重担?谁能领导国民党重新赢回选民的支持?其中,帮国民党守住唯一一个“直辖市”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备受瞩目。

  国民党重整的两大任务

  国民党为什么会遭遇如此的惨败?接下来又将如何重整再出发?

  “被新世代青年和网军抛弃,是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惨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马英九嫡系、国民党重量级“立委”吴育升昨天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总结。

  他说,国民党要重整再出发,接棒的国民党新任主席接下来就必须完成“软件”改造和“硬件”改造两大任务。软件方面,就是改造国民党的经营方法和面对选民的态度,尤其是如何正确对待选民的批评等。硬件方面,要强力推动党内各项改革,全面调整国民党中央党部人马,重建“网军”队伍。

  国民党新北籍“立委”李鸿钧认为,国民党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党的理念契合台湾新世代年轻人的想法和观念,赢得年轻人的支持。

  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教授周志杰说,新任党主席需要像2008年的蔡英文一样,在当时民进党内“天王”都跑光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将民进党从边缘化一步步带上来,走到舞台中心,赢回选民的信任。

  选新任党主席的三大标准

  要完成新阶段的任务,那国民党新任党主席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呢?

  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认为,国民党想在“重摔”之后尽早“站起来”,新任党主席必须要有能力、有魄力、有格局、有手腕,又有前瞻性。

  吴育升表示,新主席要有三大标准。首先,年龄上要尽量年轻,40岁-50岁最好,既要能突破国民党内的大佬文化,又要对台湾年轻人具有吸引力。其次,新任党主席需要具备选民基础,有着当下民选首长经验的最好。此外,新任党主席不能是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而应该是各方势力都可以与之为善的人。李鸿钧表示,面对刚遭遇的惨败,国民党新主席人选一定要能贴近民意,而且是个有魄力、有能力推动党内改革的人。

  周志杰则认为,国民党新任党主席要用全部心思来拯救党,因此,“这个内心不能有2016,而且要是党内青壮派诸侯”。

  朱立伦接棒机会最大

  那谁最有希望当选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呢?目前,除了代理主席吴敦义明确表态称不会参选新一任党主席外,国民党台面上人物诸如“立法院长”王金平,副主席朱立伦、郝龙斌、胡志强、洪秀柱、黄敏惠等人都在静观其变,看起来似乎“人人有机会”。

  不过,目前朱立伦受到最多国民党“立委”支持,吴育升的观点就很具代表性。他昨天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能挽救处于困境中的国民党的唯一方法,就是让新北市长朱立伦来担任新党主席。他说,朱立伦虽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样以一面倒的优势赢过对手,但却帮助国民党守住了“六都”中唯一的“一都”——新北市,这代表朱依然有相当雄厚的民意基础。他也表示,朱立伦还可以将新北市作为国民党的大本营,为2016年“总统”选举做准备。

  对于马英九卸任后谁能接棒,周志杰也认为“朱立伦最有机会”,其次为胡志强。他说:“朱立伦接主席是众望所归,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他能否突破小我的政治权益很关键。如果他谨小慎微,会不想蹚浑水。”

  面对自己是否参选党主席,朱立伦2日也松口表示,“我不会逃避责任,但国民党不能再走19、20世纪的路。”必须彻底改变,要让社会感觉国民党有彻底反省、痛定思痛的决心,否则就直接宣布面对2016年政党轮替。胡志强3日面对台媒体时表示,“我对国民党内愿意参选的人都抱持肯定态度,希望党内比我优秀的人都出来竞争。”(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 陈成沛)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