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民进党和太阳花学运 结盟与碰撞浮上水面

2015年01月19日 15: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台湾《联合报》17日社论指出: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的大胜,相当程度是得利于以太阳花为代表的几波青年抗争;蔡英文也深知其中窍门,食髓知味之余,更意欲扩大此一优势。但在双方进一步合作的过程中,先发生了陈为廷因性骚扰而退选的事件,继有学运要角“妖西”高调入党“狮子大开口”,而引发绿营人士不满。至此,绿营与公民运动的合作,恐怕将从抽象的异议结盟质变为现实的地盘争夺。

  本名刘敬文的“妖西”近日宣布加入民进党,随即向蔡英文喊话,要求中执委应设三席给青年,下届不分区“立委”提名也应为青年保留两席。妖西口气如此托大,想必自认“功在绿营”,因而企图以领袖之姿为年轻族群争取更多的实质参政空间。孰料,此话一出,立刻引起绿营人士的反呛,要求他“凭实力”争取职位,不要一踏入政治就想先替自己量身订做游戏规则。

  双方的对呛,如果翻译成白话,妖西要说的是:“想拉年轻人的票,请拿出几个位子出来,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而绿营人士说的是:“乳臭未干的小子!我们都是流血流汗多年才拚到今天的位子,你们凭什么?”简言之,学运领袖已经不满足于仅扮演摇旗吶喊助威的角色,要求实质的问政参与,分配权力;而绿营的既得利益者则认为,年轻族群目前比较适合“抬轿”,还没到“坐轿”的时候。

  走到这里,太阳花学运和民进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难掩矛盾了。在苗栗“立委”的补选提名中,蔡英文原想藉陈为廷的参选扩大领土,并加强民进党与公民运动的结盟,因而强行要求吴宜臻退选“礼让”。不料,陈为廷爆出袭胸事件,破坏了这项安排。其后,绿营一度将属意人选转向也出身学运的青年部主任傅伟哲,但基于现实的胜算考量,最后又回到吴宜臻身上。在这样两度游移之间,可以看出民进党中央对太阳花的美味难舍,却也让长年耕耘的地方同志感到十分不是滋味。

  先前陈为廷计划补选“立委”,至少还保持着“盟友”身分,只是向民进党借旗;而妖西则是“带枪投靠”,除了自己入党,并宣称将由他担任社长的“福尔摩鲨会社”推动“开放民进党行动”,在各县市成立工作小组号召青年集体入党。这里,就产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太阳花效应在体制外活动对民进党的帮助较大?还是加入绿营对民进党的助益更大?

  这个问题,可能还无法获致立即的答案,但从民进党内部对“妖西”高姿态入党的怒呛,即可以看出双方首回合的摩擦碰撞已经发生。这可分成两方面来谈:其一,就民进党而言,年轻世代在街头抗争反对马当局,是绿营侧翼一支免费的大军,声势浩大;但如果青年入党,立即要瓜分党政职位,这与他们的现实政治利益立即抵触。其二,从太阳花或公民运动的能量而言,正因为标榜的是青年学生与自主公民的自发行动,所以才能产生“超越蓝绿”的号召;一旦学运主角向政党归队投靠,光环必将失色,并减损了运动原初的力量。

  事实上,太阳花学运收场至今,它的面貌已历经一番蜕变,一些要角也各自走上不同道路,这是任何公民运动都难以避免的命运。例如,同是清大学生的傅伟哲被延揽出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陈为廷则为自己当年的年轻莽撞付出了代价;而本来是“基进侧翼”决策者的妖西,则被其他成员以“竞逐主流媒体青睐,拉低社团格调”为由,免除其职务,而今他却选择带兵加入了民进党。

  太阳花学运后,有若干青年公民投身“九合一”选举成为基层里长或民代,另一些政治野心较强的学运领袖则加入政党或成为党工,有些人则进入社会运动;这些各奔东西的选择,将赋与太阳花更多元的色彩,但也有可能撕裂太阳花原始的素净形象。更别忘了,另一批与太阳花渊源甚深的青壮代学社运领袖组成的“公民组合”,经过一年练兵,也将在本月25日正式组党,并加入下届“立委”的选举竞逐。他们对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威胁,同样不可小觑。

  妖西高调入党,引发民进党内部的不悦,对绿营其实未必是坏事。有碰撞,才有调整、反省及磨合的动机。毕竟,民进党平白享受了太阳花的照耀,这笔帐,双方总得结算一下;只不过,事涉地盘与权力的争夺,不免棘手。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