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篮输日本刷新3项耻辱纪录 落选赛对手皆虎狼

2015年09月06日 15:22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 

  9月5日,在武汉举行的2015年女篮亚锦赛决赛上,主场作战的中国女篮以50:85的巨大劣势不敌日本女篮,获得了亚军,失去了直通里约奥运会的资格。要想拿到奥运会门票,只能参加奥运落选赛。

  刷新三项耻辱纪录

  中国女篮自从1974年参加亚运会以来,征战亚洲赛场已有41年,此前最大输分纪录是33分,出现在1980年亚锦赛上,中国女篮以68:101输给韩国队33分。这一次,中国女篮在家门口输了35分,刷新了纪录。

  此前,中国女篮在亚锦赛上仅输给过日本女篮5次,最多时曾输过24分,出现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决赛,当时的中国女篮以69:93输给日本。如今,中国女篮的这场35分溃败,是历史上输给日本最多的一次。

  2013年亚锦赛上,中国女篮以55:62输给日本,当时所得到的55分,是历史上面对日本得到的最低分。如今,中国女篮只拿到了50分,这一纪录又改写了。

  此役,中国女篮在攻防两端都遭遇日本女篮的完爆,翻看全场技术统计表看看,中国女篮除了篮板球优于对手外,其他数据都落后。

  日本女篮全场70投37中,命中率高达52.9%,而中国女篮虽然也有63次出手,但却只命中17个球,命中率只有27%。在三分球上,中国女篮21投7中,命中率仅为33.3%,而日本女篮的三分球命中率则高达47.1%。

  控制失误方面,中国女篮此前两场比赛都做的不好,场均失误多达18.5次,而在本场比赛中,中国女篮出现了18次失误,其中有17次是来自前三节。日本女篮全场只有6次失误。

  在抢断方面,中国女篮明显不如手快、脚快的日本女篮,中国女篮只有4次抢断,比对手少了8次。身高马大的中国女篮全场只有1次盖帽,对手却有6次。

  主帅临场指挥遭质疑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女篮主教练马赫的临场指挥遭到了质疑。第一节,中国女篮以10:9领先之后,被对手多次打出反击,瞬间就以11:21落后,马赫未能及时叫暂停,让央视的评论员直呼看不懂。

  赛后,《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汪大昭认为,马赫对这场失利难辞其咎:“中国女篮亚锦赛决赛35分大败于日本,防线形同虚设,进攻多次出现三不沾,远不及中华台北输给日本的表现。电视解说称不要计较输赢,失利原因是中国打球的女孩太少。哪儿跟哪儿啊!其实,场上失误太多和场外指挥迟钝是输球的直接原因,主教练难辞其咎。白白争得主场,留下耻辱纪录。数三大球还看女排!”

  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总结了女篮惨败的7大原因,也提到了马赫的临场指挥。苏群认为,中国女篮没汲取上一战被多次打反击的教训,阵容太高退防不力; 得分箭头邵婷和组织前锋露雯被防死,高颂用得太少;1号位球员没经验; 暂停不及时;联防改变太晚;比分拉开太快,心理崩溃;轮换阵容之外的吴迪、纪妍妍、程凤此前打得太少不适应,未有奇效。

  央视评论员于嘉没有批评马赫的临场调度,他对于中国篮球现有的体制进行了抨击:“去年世锦赛获佳绩的球队,今年就被日本甩到附加赛,忽然想起苗立杰和陈楠,一个已当主教练,一个已为人母……总不能再拉回来打吧?回来联赛再修炼,谁能把赛制说明白?球队承担球队问题,更多问题得问责体制吧。”

  落选赛对手皆虎狼

  自2013年至今,中国女篮已经连续三次在亚洲大赛中无缘冠军: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篮在半决赛中被韩国队绝杀;2014年亚运会,以二队出战的中国女篮在决赛中不敌东道主韩国;今年的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两度负于日本,再获亚军。

  比无缘冠军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女篮在这场决赛中输得极为狼狈,技战术完全没有打出来,精神面貌也明显不如对手,全场比赛一直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如果中国女篮不能迅速摆脱低迷,很难让人对她们参加落选赛的前景报以希望。

  按照规则,亚锦赛冠军日本女篮将直接晋级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而亚军中国女篮和季军韩国女篮则要与欧美球队进行附加赛,完成出线的难度极大。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篮落选赛仍维持12进5的原有赛制。参赛的12支球队包括:欧锦赛2-5名、美洲锦标赛2-4名、亚锦赛2-3名、非洲锦标赛2-3名和大洋洲亚军,这12支球队将参加明年六、七月举行的落选赛,落选赛的前五名将获得奥运入场券。

  中国女篮上一次缺席奥运会还要追溯到2000年。如果落选赛没能晋级,这将是中国女篮自2000年以后又一次缺席奥运会。

    记者 马宏观

【编辑:汤琪】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