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本土教练不能只当救火队员

2016年04月01日 08:3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两人的经历和遭遇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受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给国人带来欢乐和希望。在足球圈和篮球圈里,两人对业务的孜孜以求、心无旁骛,都是本土教练的一时之选。而两人“出山”时,也都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外籍教练黯然离去,留下“压力山大”的队伍和目标。当时驱使两人挺身而出的,毫无疑问,不是待遇,而是责任与担当。

  救火队员使命必达,这是对勇气和能力的证明。但另一方面,救火队员折射出本土教练的生存困境,同样值得深思。

  足球和篮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本土教练的培养,其实比球员的培养更缺乏持续性和可成长性。急功近利的心态从俱乐部蔓延到国家队,既然队员的水准不可能短时间内脱胎换骨,一有问题就换教练自然被奉为上策。外籍教练成了香饽饽,米卢、里皮等人的成功,更让人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而当人们渐渐意识到球员青训体系的重要性时,并没有将同样的思路贯彻到本土教练的培养中去。本土教练大多是脱下球衣穿西服,抽空去考个教练证,这种粗放式的培养,使得好教练比好队员更为稀缺。这种稀缺,正是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忽视和背离。

  内外交困,造成了本土教练尴尬的处境。而高洪波和宫鲁鸣的拳拳之心,则提醒着人们,本土教练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支持,这与球员青训体系一样,是改变足球和篮球发展轨迹的根本之举。

  危急关头选择本土教练,看起来是一种信任,其背后的隐喻实则恰恰相反。为本土教练的成长和执教提供更宽容、更科学、更可持续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们总以救火队员的身份出现,需要改变的,不是一两次的选择,而是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构建。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