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和女神一起滑:速滑名将张虹当名誉校长助冬奥

2016年04月21日 16:0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骜)当名誉校长,张虹用另一种身份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

  昨天,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金牌获得者张虹来到张家口市宣化区,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广活动,并被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聘为荣誉校长。面对6年后在家门口举行的冬奥会,张虹表示除了在赛场上斩金夺银,自己还有更大的梦想。

  苦中作乐 希望坚持到北京冬奥会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张虹的成绩可谓喜忧参半,既有三次战胜宿敌李相花的壮举,也有因为状态不佳退赛的无奈。在张虹看来,运动成绩有起伏很正常,自己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争取在下赛季有更好的表现:“近期目标还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去年是参赛最多的一年,分站赛、大奖赛、冬运会,加上申冬奥和推广活动,导致身体产生了疲劳的反应,训练也不是很系统。”

  对于不久后的新赛季,张虹表示,希望自己能够把训练量加以提升,同时有针对性的参加比赛。“其实我这个年纪也算不上老将,因为速滑项目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比较长,欧美顶尖选手三十多岁还能称霸冰场,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因为能够站在家门口的赛场上就是一种荣耀,如果实在不行,我也会以另一种身份参与进来。”张虹说。

  7岁开始接触速滑,从事专业训练21年,张虹对于速滑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与欧美选手相比,中国选手在肌肉类型和爆发力上存在一定劣势,但这并不代表对手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500米,不是说你练就能提高的,天生的爆发性与肌肉的质量有关,后天无法弥补。但我们可以通过训练、状态、信心去战胜她们,而不是每一次。就像学生考试,不是每次小考都要拿好成绩,最后期末考试好就行。这样就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

  拿过奥运金牌,但张虹仍然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每次经历都不能复制,我不会把平昌冬奥会的那一天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我们的项目就是跟时间竞争,实力都是在训练中表现出来,不像其他项目,偶然性大,所以更重要的是过程,不留下遗憾就好。”

  而对于正在崛起的后辈和年轻人,张虹也直言自己不再孤单:“我这两年特别欣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国家队有很多优秀的短距离运动员,对于速滑项目的整体发展有好处。尽管在赛场上是对手,但是大家一起备战、训练,有助于相互促进和提高。”

  人气高涨 感谢厚爱担起责任

  而当张虹来到宣化二中附属的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时,被正在训练的准专业滑冰选手们包围了起来。兴致勃勃的“女神”亲自给学弟学妹们展示了标准的速滑起跑动作,并且鼓励大家要为了北京冬奥会而努力训练:“我比你们进专业队的时间还早,现在从事滑冰已经21年了,中间经历了很多挫折和低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大家能够像我一样坚持,最终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

  随着成绩的突破和知名度的提高,张虹微博的粉丝量也突破了70万,这对于之前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冬季项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谈及“女神”称号,张虹表示:“这些都是大家的厚爱,更多的是对我的一种期待,很荣幸能够通过我让更多的人了解冬季项目、了解速滑,我有责任当好这个女神。”

  不弃学业 即将读博或当老师

  由于家就在哈尔滨,自己又在哈尔滨训练,所以相比于其他很多选手来说,张虹无疑是幸运的:“我还是比较幸福,外地的队友一年都很难回家,我家在哈尔滨,周末就能回家。但是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很少,所以感觉很亏欠他们,其实我是一个恋家的人,每次出国都会买盘子之类的生活用具给家里。”

  作为一个地道的哈尔滨人,张虹戏言自己这些年连红肠、烧烤都没吃过:“其实我是吃货,但是为了比赛和训练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

  谈及未来,张虹直言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顺其自然最好,有可能当教练,或者老师,总之不会离开冬季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张虹目前已经顺利地修完了研究生的课程,即将成为一名博士生。在她看来,读书是丰富人生选择的重要途径:“我进队早,扔下了很多文化课,等年龄长大了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现在也在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兴趣爱好颇为广泛的张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和茶道,在她看来,与其把时间花费在游戏和追剧上,学习一些知识则是更好的选择:“喝茶一年多了,除了普洱,基本上都能接受,书法现在还是惨不忍睹的阶段。”文并摄/记者 张骜

【编辑:高辰】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