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俄罗斯最后关头逃过一劫 禁赛风波如宫斗大戏

2016年07月26日 09:1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召开执委会议,否定了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体育总裁法庭提出的全面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方案。最后关头,俄罗斯人还是成功说服了国际奥委会,逃过一劫。昨天,俄罗斯代表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西。 扬子晚报记者 殷小平 张昊

  俄罗斯禁赛风波如宫斗大戏

  里约奥运之前的这场俄罗斯禁药风波,真如一场宫斗大戏。

  这场戏的源头始于2014年12月3日,德国电视台ARD播放的一部题为《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片中,俄罗斯女子800米选手斯捷潘诺娃的丈夫斯特潘诺夫作为前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工作人员,向ARD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斯捷潘诺娃身为俄罗斯田径选手,曾在2013年因为兴奋剂被判禁赛两年,她则用自己当例子,说明兴奋剂问题在俄罗斯田径界是多么严重。ARD的这期纪录片引发强烈反响,可以说,斯捷潘诺娃和她丈夫就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2015年11月14日,国际田联理事会通过投票决定,对俄罗斯田径协会进行全球禁赛。

  2016年5月,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原负责人罗琴科夫博士逃亡美国,进一步爆料称,俄罗斯政府有组织地帮助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2016年7月18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布报告称,俄罗斯政府“操纵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美国和加拿大的反兴奋剂机构写联名信,要求国际奥委会全面禁止俄罗斯选手参加里约奥运会。

  巴赫最后关头拉了普京一把

  这一回的兴奋剂丑闻,看似冲着俄罗斯代表团,但据新华社文章分析,背后其实是一场政治角力。据介绍,WADA针对俄罗斯兴奋剂最重要的文件就是“麦克拉伦报告”,报告里的丑闻人物、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据说是普京交好20多年的嫡系,“圣彼得堡帮”成员之一。所以,“麦克拉伦报告”看似揭批穆特科,归根结底是攻击普京以及聚集在他麾下的权力核心圈。今年9月,俄罗斯将举行5年一次的杜马选举,由于恢复混合选举制,在野党和反对党有获得更多议席的可能。此时大肆炒作兴奋剂风波,无疑是在大选前给普京及执政阶层“上眼药”。

  看清了西方的用意,普京当是十分火大的。然而,除却警告奥林匹克运动面临分裂的危险,其表态却是相当克制,甚至表示,将就反兴奋剂问题与国际奥委会开展最紧密的合作,并成立一个由俄国内外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公共委员会负责调查兴奋剂问题。

  尽管为了避嫌,普京说不会与私交不错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但成立独立公共委员会这一决定已向掌握俄罗斯代表团生杀大权的15名国际奥委会执委传递了明确信息:俄罗斯将痛改前非,并着力与国际体育界搞好关系。

  可以说,与普京私交不错的巴赫在最后关头还是拉了普京一把。

  告密者还是没拿到奥运资格

  在否决了对俄罗斯全面禁赛的提议的同时,巴赫还给俄罗斯人送了一份小礼物:否决了国际田联允许“告密者”斯捷潘诺娃参加里约奥运的决定。

  之前,国际田联虽然对俄罗斯田径协会全面禁赛,但仍对两位选手网开一面:一个是俄罗斯跳远美少女克里什娜,因为她一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训练;另一个就是当初向德国ARD电视台“告密”的俄罗斯女子800米选手尤尼亚·斯捷潘诺娃。国际田联给出的理由是:斯捷潘诺娃“对于清洁体育运动,公平竞赛和体育权威与纯洁的保护与促进,作出了实实在在、出类拔萃的贡献。”

  但是,24日,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作出决定,斯捷潘诺娃不能以个人名义出战里约奥运会,原因是斯捷潘诺娃曾长时间卷入兴奋剂丑闻。

【编辑:魏巍】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