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宣化葡萄飘香千年之谜

2012年10月08日 13:29 来源:农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出京150公里,就到了当年飞将军李广扼守的“上谷郡”——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这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经2000多年的雨打风吹,进入21世纪的今天却是如此的葱茏盎然,站在修葺一新的古城墙极目远眺,历史的鼓角号鸣已然远去,满城尽是赤橙黄绿和那红得发紫的老藤葡萄,中国最古老的葡萄园就座落在这里。

  千亩最古葡萄园静卧城中

  天赋异禀走俏四海百年兴旺

  “买一箱带回去吧,这可是从百年老藤摘下的,我们宣化特有的牛奶葡萄哩,别地儿吃不着的。”隔着斑驳的铁栅栏,挑担推车的叫卖声,把沉浸在清远楼下高高低低的古代车辙中的记者拉回了现实。“今天的宣化是典型工业城,农业比重不到1%。但是我们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千亩全国独一无二的传统庭院漏斗式古葡萄园景观。史书记载,宣化的牛奶葡萄距今最少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同行的宣化文广局副局长张雪芹证实,今年宣化区正式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今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和120多位各国专家来宣化实地考察,对于宣化葡萄的悠久历史,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传统葡萄园”赞叹不已。今年9月,宣化古葡萄园顺利地成为今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个候选点之一。

  指着城北一片浓绿,宣传部部长张晓燕不无自豪地说:“这一片属春光乡观后、大北和盆窑三个村,是宣化漏斗架古葡萄园主要分布区,经过清点,至今还留有百年以上的漏斗葡萄2464架,占全区葡萄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创造了近千亿的产值。重要的是,古老的种植方式依旧为今天村民所沿用。”

  观后村就在古城中。穿过几条繁华街市,城北一隅静卧着一架又一架圆形漏斗状葡萄架呈现在眼前。透过一方又一方的铁栅栏,一串串葡萄争奇斗艳,诱得你伸手就想摘。拆墙透绿,是春光乡的手笔。乡政府从日聚人气的古城游中得到启示,斥资100万元统一将全村葡萄园围墙拆除,换成了仿古铁艺护栏。按村长的话说,“只要你踏进观后村巷子,就一定能诱你进园”。

  千年农耕景观灿烂盛开

  先人智慧跨越千年依旧领先

  今年50岁的陈斌说,他的整个青春都给了葡萄园,从他19岁时家里分到了两亩葡萄地算起,至今已经劳作了30年,“30年来我家的葡萄是越种越甜,这日子过得自然是越来越润。”

  宣化牛奶葡萄能在兵荒马乱的“要塞”种植,得益于唐僖宗年间弥勒寺老僧的引种,今天看到的独特的圆形漏斗状葡萄架,也是这个老僧从佛家对于“圆”以及“功德圆满”的教化中得到启示,设计出了大似盛开的莲花棚。

  这种大棚架,真像大大的莲花盆:种植中心的定植圆台坑约有2米宽、40厘米深,架面呈圆弧形30度倾斜向各个方向伸展,各级枝蔓呈扇形分布在圆形架上,架梢高大约3米,最大直径约在15米左右。棚架上的老藤,大都有碗口粗细,“听上辈老人说,我家这个棚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哩,但不是最老。隔壁李大爷家那一棚,文物部门鉴定说最少在700年以上。”

  “我家排架葡萄也有30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漏斗状葡萄架好处很多,肥源、水源、光源集中,可以充分吸收,还省土省水省力,适于庭院栽培,棚架下还可以套种各种花草蔬菜。暑天园中的温度,比周边能低2~3摄氏度。”陈斌说。

  从中科院地理所专家多次现场适时采集的数据表明,一亩的漏斗架葡萄所需土壤,只有排架的一半,省水40%以上,且产量高,稳产性好。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空心埋土防寒的方法,在今天看来是既环保又防冻。”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孙辉亮告诉记者:冬剪后农户将葡萄枝蔓放入防寒沟内,上覆秸秆、再覆一层土即可抵御塞外零下20~30摄氏度的寒冬,这种方法巧妙地将空气用作了防寒材料,比实心埋土防寒,沟底温度高5℃左右,防寒效果好,土用量少,春天出土时也不易伤枝蔓和芽子,非常科学。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曹幸穗感慨地说,近些年北方葡萄冻害时有发生,造成很大损失,宣化这种传承千余年的空心埋土防寒法可以使寒地葡萄安全越冬,很适合在山区推广运用。

  葡萄古园面临城市化巨浪冲击

  高楼与珍宝孰重孰轻如何权衡

  随着近年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宣化葡萄古园也面临着生存危机。陈斌说:“现在的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这几串葡萄,我们这是钢城,家门口打工容易也轻松得多。听闻比邻的大北村整村被征用拆迁,年轻人全都雀跃不已,囔着何时也能被征用住高楼。葡萄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视如珍宝肯定舍不得,但孩子们呢?毕竟征地拿几十万够养老,而期盼因此能住上高楼,也并不过分呐。”

  春光乡副乡长刘登踊坦承,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葡萄园的面积逐年减少。他忧心忡忡地说,宣化牛奶葡萄种植区域性很强,最适宜种植区域全都处于城市发展建设用地规划中,目前大北村的葡萄地已全部完成征地,盆窑村大部分葡萄园也已列入外环路、城际铁路等扩建改造规划,能够留存的葡萄面积将不足1000亩,原来我们乡的古葡萄园有近6000架,短短几年仅剩2464架,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大踏步地侵蚀古葡萄园。更紧迫的是,年轻人已放弃了葡萄园,园里已经没有40岁以下的种植者了。幸运的是,为抢救保护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农业部开始了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宣化古葡萄园发展迎来了发展机遇,今年区政府也已启动“申遗”。

  刘登踊提出,能否站在农户的角度保护我国这个最古的葡萄园?因为只有提高并保证农户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这个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提高农民收益是保护前提

  拉长产业链走高端发展之路

  刘登踊的想法,在日前召开的“宣化传统葡萄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上得到与会的各方专家学者的踊跃应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主任、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闵庆文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而提高保护地农民的收益是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宣化古葡萄园面临的危机,也可以说是机遇,关键是如何面对。

  与会专家说,如何深挖宣化葡萄这个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闻名于世的品牌文化底蕴,深挖我们这个纯天然超有机的内在天赋异禀,开发高端有机市场,拉长葡萄产业链条,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科技支撑、企业介入多方参与开发的机制,让农业的发展实现更高的效益,进而跟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是我们今天政府的责任义务。专家建议,政府应以“申遗”为契机,尽快建立遗产地重点保护区,要在划定的保护区内划分出遗产保护区、游憩缓冲区、游憩密集区和外围区,严格限制保护区内葡萄的砍伐和占用,强制保护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

  欣慰的是,宣化区政府正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区长岑万俊表示,从今年开始政府将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保护区内的葡萄园,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制定葡萄种质资源安全与保护,实施优质精品有机工程,挂牌种植规范管理,并邀请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开发打造宣化牛奶葡萄主题公园,形成独具特色的葡萄休闲体验,让保护区内的农户真正从中受益,在动态的保护中,让这份中华民族的瑰宝永葆辉煌。本报记者 郑惊鸿

  

【编辑:张艳红】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