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酒受冲击大 中国葡萄酒行业需与国际接轨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27日 10:19 来源:华夏酒报 参与互动(0)

  目前,大量进口酒冲击国产酒,国产酒危机事件频发等因素,正在严重侵蚀着中国葡萄酒这个朝阳产业,中国葡萄酒行业随时都有可能被国外葡萄酒击垮。中国葡萄酒行业要发展,就需要与国际接轨,沿着国际化的道路发展。

  行业标准管理的国际化

  中国葡萄酒市场秩序混乱,缺乏整体的监督与管制,像法国的波尔多,当地政府出台政策严格监管,有着良好的行业秩序。而在国内市场,葡萄酒行业存在着弊端,从葡萄的种植到运输、酿造、灌装等环节管理相对宽松,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反映到市场,就只能由消费者买账。

  因此,我国葡萄酒行业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从葡萄种植到榨汁、生产运输、销售严格管理,让葡萄酒酿造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届时,我国葡萄酒行业将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以往,正规葡萄酒企业多是单打独斗打拼市场,因行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不能形成很好的合力,不能资源共勉、互惠互利,这些正规企业在现有的政策执行上,犹如徒手攀岩。打破目前状况的最好办法是,抱团取暖,正规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等组织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建议,完善行业标准,从而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消费意识的国际化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朋友这样问,葡萄酒行业存在种种疑问,像政策是否完善,生产原料是否合格,工艺是否规范,储存、运输、文化的真实性是否有效等,种种疑问的存在势必影响葡萄酒这个朝阳行业的发展。

  此外,由于相关部门缺少宣传推广以及行业监管的力度不够,再加上消费者葡萄酒知识的匮乏,这必将导致葡萄酒行业发展滞后。

  葡萄酒行业要发展,首先消费意识要国际化,要把科普知识做好,让大家知道如何品鉴葡萄酒,了解什么是好的葡萄酒,如何选购好酒。

  在推广葡萄酒知识的时候,企业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主动承担一份科普责任。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及酒文化知识的逐渐渗透与累积,消费由感性逐渐成为理性消费后,葡萄酒行业将走上良性发展道路。随着消费的成熟,葡萄酒乱象会慢慢减少,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消费国产正规葡萄酒企业生产的产品,国产酒将突破重围,走向光明。

  本土文化的国际化

  近年来,由于国人的崇洋媚外,大量的西方文化被引入中国,而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酿造历史的葡萄酒行业也成了舶来品,而且这种舶来品概念在行业内广为流传。进口葡萄酒借机不断充斥着中国市场,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植入,扩大品牌知名度,占领中国市场。

  目前,摆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一个问题是,国产葡萄酒企业是继续将葡萄酒按照舶来品文化进行宣传报道,还是挖掘、推广其本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以此抵御进口酒对国产酒的冲击。

  目前,已经有企业挖掘本土文化,引领中国本土葡萄酒行业发展。王朝始终坚持走“崇洋”而不“媚外”的发展之路,王朝公司刚成立时,就在公司名称上断然拒绝了有着300年葡萄酒酿造历史的“人头马”公司提出的叫“人头马”的提议,取名为“王朝”。当时,王朝葡萄酒刚进入市场还不被认同,后来他们通过严把质量关,酿制无污染、无公害、无病毒、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克服各种困难,进行葡萄酒的宣传和市场引导,终于使广大消费者认同了王朝半干和干型葡萄酒,使王朝葡萄酒的销量逐年猛增,名声大振。

  中国葡萄酒只有进行本土文化推广,并将其国际化,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其本土文化,才能免受更大的市场冲击,才能自救。

  品牌的国际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世界的才是中国的”。只有能代表民族文化的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后,才能构筑中国市场经济桥头堡。

  进口葡萄酒市场混乱不堪,在国内灌装冒充进口原装酒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保真成为进口葡萄酒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也是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发展机会。

  进口葡萄酒品牌众多,知名度低,消费者很难辨识进口葡萄酒的品质,而国产酒品牌却依靠多年的市场竞争优势,建立起了很高的知名度。

  国产葡萄酒应依靠各大葡萄酒专卖店、连锁酒屋和大型超市,进一步强化渠道,通过宣传推广,抢占消费者,并通过与世界葡萄酒文化融合,让消费者感受到国产葡萄酒也是世界葡萄酒的一部分,感受到世界葡萄酒知名品牌中,也有中国的品牌,这样将会进一步增加国内消费者消费本土品牌的信心,从而反哺国内市场。为此,国内葡萄酒企业应利用本土文化优势,与国际接轨,发展成为世界品牌,从而强化市场占有率。

【编辑:刘虹利】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