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品尝葡萄酒用到的行话 麻烦的葡萄酒中文翻译

2013年03月15日 09:0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中国葡萄酒业不成整体,这也让情况更加复杂。中国各地分散着数千家小型葡萄酒进口商,他们进口的常常是同一种葡萄酒。一个进口商可能用某种葡萄酒译法注册商标,另外一个进口商就不得不使用同样一种葡萄酒的另一种译法来进行商标注册。

  23岁的艾伦张是北京一名化学专业的大学生,从未尝过黑莓或覆盆子。因此,当他在课上听老师讲解某种葡萄酒的味道时,经常不知所云。

  这名来自山东男孩说:“葡萄酒专业人士用来描述风味的这些水果,我很多连见都没见过。”他还表示,大多数葡萄酒描述语往往是直译自英文,“我不知道百香果是什么”。据国际葡萄酒和烈性酒研究所不久前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葡萄酒第五大消费国和第六大生产国。但中国葡萄酒界至今不清楚如何最好地描述其试图推销的产品。

  葡萄酒杂志《Decanter》的网站主编约翰阿伯特表示,将描写葡萄酒品质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一大难题。他曾和中国翻译为了一个词的译法争了两个钟头。他回忆称:“他们不停地说,‘既然不甜,那自然就是咸的了’。但我们说‘不’。我们查看别人的翻译,觉得也不到位。中文里没有与不甜不咸相对应的词。

  佳士得拍卖行中国区名酒部主管谭业明说,他的团队不再把公司的伦敦和纽约专家撰写的品酒笔记翻成中文,因为这些描写中充斥亚洲不常见的欧洲水果和花卉,如黑加仑、覆盆子和蔓越莓。如果我跟一个中国人说,这个黑皮诺有醋栗的味道,他肯定搞不懂。

  风味口感不是唯一引发混乱的地方。中国葡萄酒专家连在葡萄品种的名称译法方面都无法达成一致。驻北京的葡萄酒培训师赵凤仪不久前与6名中国酿酒专家参加新西兰的一个会议。与会者本该讨论的是当地葡萄酒,但大家很快就对如何正确地将Merlot翻译成中文产生分歧(Merlot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最常见的葡萄品种之一编者注)。

  中国葡萄酒业不成整体,这也让情况更加复杂。中国各地分散着数千家小型葡萄酒进口商,他们进口的常常是同一种葡萄酒。一个进口商可能用某种葡萄酒译法注册商标,另外一个进口商就不得不使用同样一种葡萄酒的另一种译法来进行商标注册。阿伯特说,翻译可成为中国葡萄酒界的“政治问题”,“中国没有正式的葡萄酒词典,我们要努力让大家达成共识”。

【编辑:陈龙】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