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娱评:文艺片的春天在哪里?

2012年03月21日 15:1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李俐

  文艺片在市场上一向遭冷落,但随着《桃姐》的热映,有关文艺片的话题又成为圈内热点。接踵而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贾樟柯宣布将在北京自建一家艺术影院,专门服务文艺青年。如同乍暖还寒的三月,文艺片的春天似乎又近了一步。

  文艺片和商业片究竟怎么分?其实,二者之间并无一个特别明确的界定,因为本身这种分类方法就过于简单。在我看来,文艺片之所以区别于商业片,最重要的还是它并不以票房的最大化为创作目的,不以全力讨好观众为前提,而是更注重影片的情感表达以及导演的艺术个性和独特思考。

  在电影市场上,文艺片的位置很尴尬,因为它总是被贴上“小众”、“沉闷”的标签,吓得观众敬而远之,投资人和影院经理也直皱眉头。于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片方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和每一位记者沟通,“请别提我们是文艺片,谢谢!”这样的话,在我听来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值得安慰的是,文艺片的固定形象正在一点点被扭转。去年,《观音山》、《最爱》、《星空》、《转山》、《钢的琴》、《HELLO!树先生》等一批品质不错的文艺片走向市场,虽然在票房上仍有各种遗憾,但观众的口碑和关注度都算是有了。直到《桃姐》,有多项国际大奖在握,许鞍华导演终于可以硬气地说,“我只会拍文艺片。”《桃姐》如今票房大卖,我想激动的恐怕不止许鞍华,它给所有热爱文艺片的导演都打了气,也真正让投资人看到,文艺片照样可以有票房!

  或许是看到了叶德娴拿影后拿到手软,不少演员也对文艺片开始心生向往。张静初就坦率地说,她对自己前些年拍的几部影片都不满意,哪怕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提名,也不能让她惊喜。她说她的理想一直是拍文艺片,“我喜欢那些真实的电影、让人感动的电影,就像《桃姐》、《后人》、《战马》等……文艺片能让大家关注人物,关注人物的命运,演员能遇上这样的电影是真正的幸运。”

  能遇上一部好的文艺片,不止是演员的幸运,也是观众的幸运。所以,贾樟柯导演自建艺术影院的消息一出,不少文艺青年都拍手叫好。其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文艺片情有独钟的观众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群体,就拿北京唯一的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来说,虽然目前影院采取的是文艺片和商业片一比一的排片方式,但从实际上座情况看,文艺片的票房在这家影院是要高出商业片的。所以说,贾樟柯的艺术影院还真不必为没有观众而发愁,真正需要头疼的,恐怕是没有足够数量的优质的文艺片。

  随着电影市场不断扩容,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艺片的生存空间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但文艺片要想真正迎来春天,需要的肯定不止是一两座艺术影院,而是越来越多的许鞍华、贾樟柯们。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