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秀波谈海清:她像一只犀牛,随时都充满活力

2012年05月16日 16:1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吴秀波谈海清:她像一只犀牛,随时都充满活力

  采访吴秀波的当天,他刚去过医院看病。他笑言,在医院的大厅和乌泱泱的病人一起排队、挂号,身边站满了人,但也完全用不着戴口罩、墨镜把自己武装起来,因为一个明星在医院被认出来的几率是最低的,谁都顾不上你。但电梯里的几个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吴秀波,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霍思邈呀!提个意见行吗?《心术》里有些地方还是不真实啊。”

  《心术》开播以来,吴秀波饰演的男主角霍思邈争议最大,有点浪荡,和小护士打情骂俏,满嘴荤段子,与以往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严肃、沉默的医生大相径庭。吴秀波解释说,霍思邈是他理想中的医生,二十多岁时他做过一次结肠手术,手术前的肠镜检查疼得不行,一次赶上位男大夫,跟他聊了个荤笑话,他忽然就不怕了,完全放松下来,这位大夫他感谢至今。“所以,他们把那些严肃的都演了,我就来这个。如果我是医生的话,我希望是这样的。霍思邈是主流态度,非主流医生,一个言语和心性都自由的人。”

  谈争议 有争议才会被重视

  记者:很多观众觉得《心术》美化医生,而很多医生却觉得《心术》还很不够,远没把他们的辛苦与委屈一一展现出来,客观来讲,您觉得哪方意见更接近现实?

  吴秀波:很多时候人们在探讨问题的时候都是双重标准。我记得剧中有这样的表述,人死在外边是意外,死在医院就是医疗事故,这就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在大家的固有思维中,医院、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救不过来,我们会把怨恨都发泄在医院和医生身上。

  我去体验生活时,是作为一个曾经的病患去深入医院,我突然发现,我的身体、我的器官对于我来说意味着生命,但在那个手术台上,意味着一种工作。简单地说,医生把它看得太重或是太轻,都会失去执行这件工作的准确性,就是说如果我站在医生的立场上去看待病人的话,每一个治疗的过程其实是我工作的一个部分。

  记者:所以你觉得,现在会出现争议,是因为普通人对医生的职业缺乏了解?《心术》似乎就是告诉观众,医患矛盾根源是因为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你认为呢?

  吴秀波:我不觉得这部戏是把医患放在拳击台上对殴,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在我看来,医患关系是一个题目,不是一个立场,改变医生和改变患者都没有用。《心术》只是一部讲述医生生活和心性的戏,现在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正常,因为确实存在医患对立和不理解。我以为,电视剧本身不重要,播完有人质疑、有人争论,大家都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这才是生活的开始,只要能让人议论这件事,就能让人重视。如果我们拍了一个雷锋,播完后,大家都说雷锋是好的,那就说明我们不存在社会问题。

  记者:拍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吴秀波: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夜里,我们在手术室拍戏,突然有急诊。病患需要马上做手术抢救,其实拍戏的时候也在表演病患、家属不安的情绪。但突然远远地传出家属特绝望的声音,全组都停在那里了,那种绝望是我们无法表演的。当时我们是处在世界之外,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家属也不是医生,但是我们的心都是被揪紧的,感觉到生命的惶恐,如此慌张。

  也是因为这部戏,我可以特别近距离的走近手术台。我看的第一个手术就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开颅手术,我看到了医生锯开头盖骨,把头盖骨掀开,然后把里外的皮都拨开,用卡子在周围固定了一圈塑料布,然后血还在慢慢流出来,管子插进去不停地吸,那声音就像你吸可乐一样。我的感受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台上的人,生命像水一样流着,医生非常专注。对医生来讲,这可能是他们工作的某几个小时,对病人来讲这决定他的生命。

  谈海清 她就是我一哥们儿

  记者:你跟海清合作四次了,感觉如何?

  吴秀波:我曾经说海清像一只犀牛,随时都充满活力,每天开开心心。她对角色的塑造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真实流露,让人感觉她就是剧中人。现在她对角色刻画越来越细腻,越发精工雕琢。

  记者:你们很默契?

  吴秀波:对海清的感觉就像对自己的感觉一样——颇为熟悉,又总有些意料之外。我们合作了四部戏,《黎明之前》点缀式的悲情爱情,《追捕》纠结的至死方休,到《请你原谅我》和《心术》是真真正正地谈恋爱。每场戏之前我们基本不用太复杂的交流,彼此都知道那种方向感。

  记者:我想,霍思邈和美小护的关系挺微妙的,开玩笑度如果过了,俩人形象就都歪了,你们如何拿捏?

  吴秀波:我俩的关系对塑造角色有便宜占。霍思邈和美小护在戏里有点肆无忌惮。他俩一起呆了10年,最初我们想,两个男人能怎么说话,这两个人就能怎么说话。他要是有一瞬间把她当女人,那些玩笑就开不了了。生活里,我和海清就是这样,有时候导演杨阳也觉得奇怪,我怎么能对海清说话那么不论,可我觉得她就是我一个哥们儿呀。

  谈张嘉译

  他其实比我小但很会照顾人

  记者:如何看张嘉译?

  吴秀波:其实……嘉译比我小。他演大师兄,我感觉挺像的,很顺理成章。虽然他比我小,可是他在这个圈子里的时间要比我长,包括生活和演戏上面我经常会去请教他,所以我们是将生活中的兄弟角色转移到了剧中,角色的位置摆放的非常顺畅。我演的霍思邈感觉像一个孩子,他的天是湛蓝湛蓝的没有阴影,他每天都活在阳光里。拍戏时,我也像霍思邈一样每天都高兴,有时候会耍赖,比如某条戏我想再来一遍,嘉译说不行,我一屁股就坐他大腿上,威胁他说,必须再来一遍。

  记者:戏外你们的关系如何?

  吴秀波:嘉译他天生就感觉是照顾人的那一方,被人家依赖,习惯于主导事情的走向。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一些烦恼和无奈,就像剧中他的家庭并不算非常和睦,但是他通常能营造出一种隐忍的成熟男人形象。嘉译会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没有压迫感,但都愿意听他的,可能这就是大哥的气质。 J187

  他执著到讨厌

  ——编剧六六眼中的吴秀波

  我讨厌吴秀波。通常你恨谁,你就会把他单列出来批斗。

  第一次见秀波是和海清一起与资方吃饭。秀波客气话不多,安静到你会忽视他的存在。满桌人谈笑风生,他只笑笑,听听,且提前找借口离场。

  第二次见他是2009年12月他初次上戏前的一个晚上。我看到一个帅到非常,神采飞扬的男人。在人少的场合,他张扬的自我淋漓尽致。他在谈到表演时可以自己一个人担当数角,一会儿深沉,一会儿疯癫,完全具备了最优秀演员的素质,就是一个人就唱满一台戏。那一刻,我就知道,他是霍思邈不二人选。

  再见吴秀波,是心术二次开机了。吴秀波已经变成吴老师(《黎明之前》大热),跃居男演员一线。我从那时候才发现,他竟是这样一个让人讨厌让人头疼的人。他老缠着我改戏。而那一段是我人生最悲惨的时刻,我正早孕期,天天昏昏沉沉吃啥吐啥,不要说让我修改早已完成的剧本,就是跟他坐下来掰扯情节,我都坐立不安。他提了好几个修改的方向,认为结局与他构想不一致要修改,被我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秀波有秀波的方法。他会缠。他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他。而我欠缺他的体力,缠到最后,我跟他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所以你提的修改方案我完成不了,你看能拍就拍,不能拍就算了。他说:“我讨你一句话,你能不能让我的人改。”为摆脱他的喋喋不休,我说,好。但是,我跟你明说了,你的人,水平要是能改得比我剧本好,他早就跟我一样成名了。

  其实,我内心里是认同他对霍思邈这个人物的剖析的。今天站在观众面前那个招人喜爱的霍思邈,就是吴秀波雕塑的结果,他对霍思邈的人物形象如剥笋般的层层抽离让这个人物雄赳赳地站立在电视剧长河里。我只是讨厌他的太过执著,执著到不仅跟自己较劲,还让周边的人扭曲。我发下毒誓,今生不与他再次合作。

  《心术》最终结果很好。片子成功后,老板吕超赞扬秀波,说你塑造了一个立得住的霍思邈,你是全片最闪光的焦点,但我不得不跟你说,成片你修改的结尾,的确不如六六的原著,这也是她为什么能拿这么多钱站在那个位置的原因。

  秀波电话那头,突然就诺诺了,他又恢复到不好意思的大男孩状态答:“要不,咱们重拍吧!按六六的结尾再拍一遍。”我听了吕超的转述,大笑,瞬间原谅他。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对他人有要求敬业的演员,你不能再说他什么。他的心,和我的心终究是一样的,珍惜自己的羽毛,珍惜好的作品,最终结果是好的,那便是好了。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