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电视剧《知青》 书写一代知青人的浴火重生

2012年05月25日 1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张曦) 很多50年代生人都曾经历过一段岁月,他们也曾拥有同样的身份,那就是知青。昨日下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知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主持,电视剧编剧梁晓声和导演张新建同曾庆瑞、路海波、范咏戈、贾磊磊等专家一同畅谈那段历史。

  由山东影视集团出品、梁晓声编剧、张新建执导的大型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知青》5月29日此剧登陆央一黄金剧场。该剧通过讲述赵天亮和周萍等知青在黑龙江兵团和地方插队的生活状态,全面地展现了那一代人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边疆、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怀。

  梁晓声

  身份:《知青》编剧

  “女知青向农民下跪是真实故事”

    “在那样的年代里,中国人的人性还有最柔软的那部分,在互相呵护着,”编剧梁晓声颇有感触。

     在电视剧《知青》中,有一个情节是,女知青形象冯晓兰被部队接走了后,她向农民下跪告别。梁晓声透露这是真实的故事,原型正是财经报前总编秦晓英。“他们在山西插队,老干部返城,送了一程又一程,从那里带走无非是红枣、小米,回到北京什么都不是,回头一望,还在山头送她,突然她跪下了。这一跪代表一种大情怀。”

  梁晓声感叹原以为“农民”就是课本上的两个字,但下乡时看到他们生活,才知道那么穷,当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东北屯子里,炕上没有炕席,就是铺了几张报纸而已。呈现这些,让知青后代看到他们的父母怎么样过来的。”

  曾庆瑞

  身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书写一代知青人的浴火重生”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表示《知青》还原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历史,像一部北中国知青百科全书,填补了很多知青文艺作品的空白,既写了他们的苦难,也写了以后他们的辉煌。

  同时,他对剧中那代知青爱情婚姻进行了深入解读,曾教授感叹地说,当年不少女知青因为想寻求保护,不得不乱找男朋友,这些很少被人揭露的往事都在《知青》中表达出来。

  路海波:

  身份: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知青》凸显出了人性的美丽”

  曾当过知青的路海波坦言,看完电视剧后想起了很多自己的亲生经历,“我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讲,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我们汲取了以后,告诉后人不要重复,变成美好的东西。历史价值在这。”

  路海波赞扬《知青》凸显出了人性的美丽,是观众对国家抱有希望,对民族抱有希望。

  范咏戈

  身份: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知青善待苏联狗存在质疑”

  相比一些过度渲染当时迷茫情绪的影视剧,范咏戈认为《知青》把握的非常好,不仅给予历史实事求是的描述,还一改过去一些悲切、幽怨之音,高亢的情调讴歌同时代人战斗经历、无私奉献和面对历史无怨无悔的情感。

  虽然力赞《知青》表现真实,范咏戈也“鸡蛋挑骨头”般地指出一个弊端,那就是知青善待前苏联边防娜佳的狗,体现两国人民的友谊。他说:“那个时代,当时中苏对峙很厉害,我当时在上海,上海知青政治条件好的才能去黑龙江生产兵团,如果家庭有问题,不让他到那里。当时要戍边,对峙很厉害,大的氛围下,有没有那种事,我自己看了以后画了一个问号。当然无伤大雅,现在年轻观众不一定注意到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编辑:张曦】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