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舌尖上的中国》内幕:把鹿茸放土里摆拍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30日 11:13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一部全民热议的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执行总导演任长箴眼睁睁地看着团队博客的访问量,从800涨到片子开播前的6720,最后涨到七集全播完后的35万。这个博客名为“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前的日子”,用大量图片配以文字,记录了从2011年8月到2012年5月央视一套播出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团队的不完全拍摄记录。

  摆拍需要

  第一集是七集纪录片的重中之重,去年8月,任长箴在香格里拉调研拍摄采集“松茸”的“卓玛”。她用了两天时间,早晨六点就起来在市场中挑选拍摄人物。“你得挑眼睛有光的、有神的,一看戏不错”,任长箴说,加上语言沟通的原因,她选中了一位有过在城里打工经验的“单珍卓玛”进行拍摄。在海拔4000多米的云贵高原上,任长箴和剧组拍摄了一周的时间,给了卓玛一家1000多块钱的“误工费”。如片中所说,卓玛一个小时只能采集一颗松茸,或是更少。按照这个速度,完成拍摄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于是,剧组就把挖好的松茸掩埋在土里,进行“摆拍”。如果是真挖出来的松茸,而镜头对焦没对好,“就把松茸埋回去再拍一遍”。

  “对于纪录片来说,只要松茸是在山林里,只要是这个松茸,是卓玛在采,就是真实的,我一切的工作服务于我要拍摄的这件事”,任长箴解释说,这也是纪录片拍摄的惯用手法,不足为奇,“NHK拍大鲨鱼,那鲨鱼都是属于水缸里养的,BBC拍大草原,草都是在灯光室里拍的”。“观众也不了解,这是纪录片拍摄的技术方式,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五味杂陈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中,本来除了“蒸煮”之外,还要讲“烤”,调研定下的素材就是内蒙古的“烤全羊”。而当前期调研员龚瑜打电话给当地宣传办,“人家说我们这里最好吃的羊是水煮羊”,龚瑜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们都没听过烤全羊呢?然后他们说烤全羊有,那是在旅游景点有,但是普通老百姓不吃烤全羊,然后我们就傻了。”龚瑜说。

  到了牧民家里,龚瑜才明白。牧民跟她说:“我们草原上木材资源不丰富,要搭起篝火来是不容易的。这么鲜美的羊,我们把它烤了,烤得黑糊糊的,怎么还好吃啊?”专门接待汉族游客的饭店员工跟她说,“篝火烤全羊都是你们汉族人演绎的,根本不是我们蒙古族人吃羊的方式”。“当你真正到田野里去了以后才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是被演绎出来的。”龚瑜说。

  细心的观众或许会发现,第五集讲述广东顺德均安镇“村宴”的时候,村宴厨师欧阳广业制作“均安蒸猪”本来是零碎的五花肉,镜头转到锅里的时候,却变成了“整猪”。

  “就差一个环节,上锅之前,整头猪中间的骨头和内脏这些东西都去掉以后连皮带肉切成花刀,然后腌制,腌了大概三个钟头之后上锅,上锅前其实是要连皮带肉架到一个圆铁架上,之后再放进蒸箱。就缺一个猪放上笼架的镜头,但是人家很坚持,不肯重来,”第五集的编导刘艺乐说,“我也尊重他,因为我的纪录片毕竟不能过多干扰它真正的流程。”这事给刘艺乐一个很大的教训,毕竟,一整头猪,不像一个松茸那么简单。 赵大伟

【编辑:张曦】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