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纪录片迎来"春天" 制作公司年入一亿没拍完就被抢

2012年06月15日 14:01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上海电视节的关键词换成了“纪录片”。昨天上午,以“集结主流力量,引导社会创作,彰显媒体责任”的纪录片论坛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表示纪录片在最近一两年会有大发展。在下午,本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颁奖典礼结束后,评委、纪录片导演范立欣对记者表示,纪录片应该是多种类型共同发展,而不仅是某种纪录片的片面繁荣。特派记者 张金菊

  “白玉兰”纪录片奖获奖名单

  ◎最佳纪录长片奖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最佳纪录短片奖

  《摄影之家》

  ◎最佳中国纪录片奖

  《滔滔小河》

  ◎最佳摄影奖

  《造云的山》主创人员

  ◎最佳导演奖

  《造云的山》导演朱宇

  ◎评委会特别奖

  《别人的战争》

  1

  有制作公司一年收入1亿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火爆,纪录片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本届上海电视节上,央视展台将《大鲁艺》等纪录片海报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引得不少国内外电视台前来购买版权。除了央视,其他一些传媒公司也加大纪录片的推广力度,北京天幕传媒公司此次前来交易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纪录片,而且颇受各大电视台关注。海外公司如日本NHK电视台、德国电影公司也带来了不少纪录片作品。

  《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制片人朱乐贤昨天表示,在2000年左右,中国纪录片进入低谷,曾经有段时间他担任编导的纪录片节目《见证·影像志》一度被放到凌晨时段首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同时也是纪录片制作人的张同道对此十分有感触,因为他的节目就曾被放在凌晨播出。“电视台当时收视率为王,把纪录片逼得为了好看用尽戏剧化手段而不管真实。”

  但近几年,各种力量开始促进纪录片制作的回暖。同时,纪录片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纪录片总投资不到5个亿,去年突破10亿。还有一个变化,纪录片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我们不再仅看纪录片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这是一种进步。”张同道一直跟踪纪录片的发展情况。

  “我相信今后一两年,纪录片产业会有很大的发展。普通人可能很难想象,民间纪录片公司卖纪录片一年能有1个亿的收入,当然其中不是单纯的版权收入。”张同道看好中国纪录片未来发展趋势。

  2

  别玩纯商业路线

  张同道同时认为,发展纪录片绝不是电视台一方面的责任,民营公司和社会制作在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的制作是社会多种力量整合的结果。我为央视制作纪录片,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投资独立制作。但我没有感到其中有很大的矛盾,仅靠一种力量是微弱的,也不会有丰富的内容。”

  除了电视台自己制作纪录片,目前,电视台也在出资让独立制作纪录片的工作者制作。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表示:“由于在目前体制考核下,让电视台工作人员去长期跟踪拍摄制作纪录片已越来越困难。电视台用纪录片投资的方法积聚社会力量来完成纪录片制作,这也是国际通用的方法。纪实频道目前有制作版权的纪录片中,60%由社会力量制作,只有40%是由电视台自己工作人员制作。”

  《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制片人朱乐贤同样认为纪录片制作应该提倡多元化。“在国外,工业化纪录片先在电视播出,通常需要计算回报然后才能再去投资拍片。而艺术纪录片则在影院尤其是电影节展映,是不计成本的表达。”

  本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范立欣认为,纪录片当然是会面临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纪录片不能把目光仅局限在商业纪录片。“我比较欣赏现实类题材,包括这次获得纪录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像的《造云的山》。最近很热的《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很棒,拿到国际市场也同样会受欢迎。但它只是一类纪录片中的佼佼者,还有另外一类纪录片比如现实类,则缺少更多好的作品。”

  3

  视频网站欢迎纪录片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纪录片制作也将与网络有更多的互动。张同道教授介绍说:“近年来视频网站也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在去年,网络收购纪录片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超于以往。纪录片在网络版权收购价甚至超过电视台首播价。我的作品没有完成就被视频网站收购,价格也是高于电视台的。”

  风行网CEO罗江平表示,风行网正在筹备纪录片频道。“纪录片在视频网站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去年纪录片《海洋》在风行网的点播量720万,这是非常不错的点播记录。新媒体海量的内容储备、24小时无间断的播放还有互动性都有助于纪录片的推广。”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