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探讨电影发展 国产片发展被指仅剩最后五年

2012年06月20日 12:39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业内人探讨电影发展国产片发展被指仅剩最后五年

  每到各大电影节,国内电影圈重量级大腕参与的产业论坛活动总会吸引大量关注的目光。名为“产业”,事实上他们探讨的很多问题都与普通影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很多即将实施的观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百姓看电影的切身利益。拿昨天举行的“当电影和新媒体第二次联姻”论坛来说,来到现场的保利博纳总裁于冬、爱奇艺总裁龚宇、优酷总裁古永锵以及搜狐视频总裁刘春就探讨了有关微电影发展的问题。而其中,向来观点犀利的于冬自然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除去微电影,于冬更多谈到了引进片新政对观众的影响和电影票价未来的走向。

  微电影尚未形成单一产业

  随着微博的产生,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一夜间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似乎无“微”就跟不上节奏,就落后于时代了。“现在很多人都无法清楚给出微电影的概念,很多人都将微电影和大师级导演拍摄的短片相提并论,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一回事。我倒认为,微电影的产生更多是因为微博的崛起,因为它的载体是网络,所以就被赋予了微电影的名字。”谈到微电影的优势,刘春总结了三点,“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没有门槛。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申请院线放映资格是很麻烦的事,同时由于资金限制,拍摄电影长片并不是每个喜爱电影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微电影不一样,它让人们有了一种‘我也可以当电影人’的想法。可以说,微电影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谈到微电影的现状,于冬则认为,如今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因为无法通过广告、版权等方法收回成本,因为现在的微电影势必要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广告商给钱,就拍超长版广告;电影公司、电视剧公司给钱,就拍套拍宣传片。这也造成了微电影如今还无法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产业。”而说到微电影的未来,刘春则认为,最关键的要摆脱人们“玩”的心态,“微电影因为在网上播放,所以包括很多业内人士来说,在拍摄时都持一种‘玩’的心态,对于故事的严谨和制作质量没有用心,如果改变这样的想法,相信微电影就可以渐渐走入正轨了。”同时,龚宇则认为,微电影如今只能作为电影的补充存在,尽力帮助中国电影走向成功,是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任务。

  影厅结构决定国产片票房

  虽然有各大电影节的奖项撑腰,但在很多人看来,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标准都是票房的多少。反过来,只有电影好看才能取得好的票房。但在业内大佬于冬眼中,这只是事情的表象,特别是好莱坞影片在内地的超高票房背后,还有这不为人知的因素。

  “不久前,中美电影新政增加了每年14部3D影片的进口配额,这也让国内大部分影院的3D化改造、建设项目纷纷上马。今年来看,国内大约有60%的影厅都具备了3D放映能力,这些影厅大部分都是影院的‘大厅’,而只有一些‘小厅’没有进行3D化改造。拿今年4月底、5月初的电影市场举例,《黄金大劫案》、《匹夫》和《杀生》无疑都具备了极高的水准,但由于不是3D影片,它们只能在‘小厅’放映,‘大厅’自然被分配给了《3D泰坦尼克号》和IMAX的《超级战舰》。票价、观众人数一比较,不用算就可以想到票房的走势了。”于冬感叹,“市场真好,但没有好节目。”“全国现在拥有51万个坐席,按每个2万元成本计算,就是100个亿,可我们换来的却是好莱坞大片在我们自己建设的快速路上奔跑。”

  说起电影与新媒体的未来结合,于冬则认为:“我们必须拍出能够用电影魅力把观众吸引进影院的影片,才能在下线后在新媒体上大肆流通。”

  国产片发展仅剩最后五年

  自从中美电影新政公布后,在圈内总有一种观点,就是增加的14部不足为患,“毕竟真正的好莱坞大片每年只有《变形金刚》、《哈利·波特》这么十来部,剩下的国产片也都能与其对抗。”但对于这样的想法,于冬却泼了冷水。“好莱坞是一个成熟的电影工厂,它具备在短时间内针对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专属作品的能力。《泰坦尼克号》好,那么接下来就拍类似的片子;《诸神之战》票房不好,人家今后就不拍了。这样看,就绝对不是十部的概念了。我认为,在未来两年这一问题会很快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于冬还提出了一个让国内电影人不寒而栗的观点。“其实,这34部影片的配额,就是国家给中国电影公司的最后机会。因为按照全世界的走势,进口片发行有朝一日一定会全面放开,这也是WTO向西方市场的承诺。因为这次中美电影新政只有五年期限,因此,五年后人家还会来谈,到时候就不是34部的问题了。所以说,中国能不能诞生类似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这五年非常关键。否则,当人家大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

  电影票价格降低尚待时日

  都说未来几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之机,但事实上从如今的发展来看,似乎于冬所谓的“300亿票房”并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这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是电影仍旧没能成为大众消费的主体,由于电影票价的居高不下,很多人仍旧没有养成走进电影院的习惯。对此,于冬倒显得比较乐观,他用一个非常另类的观点给出了解读。

  “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是倾向院线的。一张票除去纳税等少部分,院线要拿走55%,中间环节拿走2%,片商只能得到43%,各种费用还要由片商交纳。而在国外,片商通常都能拿到50%或更多。很多人都为此抨击广电总局,但我却非常能够理解总局的这个决定。现在中国电影正处在发展期,需要地产商的大力配合,只有他们才能保证影院的大批量建设。说句不好听的,先让地产商把房子盖出来,再让分账制度国际化,他又能用影厅干什么呢,不是还得继续干电影。”不过,当记者让于冬谈起万达近期的几次大动作时,他却没有给出清晰的观点,特别是万达影城的成立会否让万达成为国内电影圈的大鳄。而对于万达收购AMC的举动,于冬则拍手称赞:“这是好事儿,为中国电影人走向国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记者 王淞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