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畸形发展的偶像电影,莫要反客为主

2012年10月08日 15:1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娱评:畸形发展的偶像电影,莫要反客为主
王金辉/插图

  在《孤岛惊魂》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叫做偶像电影。它们没有特别的情节设置,角色性格也不鲜明,即使按最平庸的圈钱之作去衡量也似乎缺乏诚意,这样的作品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把一两个刚刚蹿红的“电视剧炸子鸡”推向大银幕,海捞一笔。

  有人说在娱乐圈,被人讨论才有活着的感觉,电影似乎也是如此。明星之于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名气和号召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成败与否。好莱坞电影中我们见惯了如《真爱至上》、《情人节》这种明星云集的大片,而在亚洲《全城热恋》等电影也将这种明星效应一推到底。可以预见的是,每一个明星的背后都有无数粉丝的荷包在鼎力相撑,只要找到大牌加盟,无论是电影卖点还是票房成绩,都似乎有了些保障。

  而在这种传统的明星电影中,拥有表演功底的艺人还期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呈现出角色的完整,实现个人的突破,虽然电影本身不能成就经典,却也能做到不过不失。而相比这些作品,偶像电影则更擅长以小搏大,因为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偶像背后的粉丝——于是乎在一部电影中,不管剧情如何发展都一定会出现以下打着本色出演的招牌出现的情景:偶像哭了,偶像笑了,偶像内心纠葛,偶像为爱痴狂……还有一些电视上常见的小角色在装疯卖傻地跑马灯。在这个过度消费的时代,偶像的价值也被无限的榨取,如此这般滥用不由得让人想到是否制片方已经意识到偶像表演再无突破可能,索性一次榨干来得痛快。

  在杨幂的新片《hold住爱》惨淡收场后,《伤心童话》继续将偶像圈钱运动进行到底。从前期造势到上映后的宣传,不难看出这就是一场偶像和粉丝的自娱自乐,粉丝的网络刷分和过度赞美似乎更把这部电影推到了风口浪尖,使不少观众产生了抵制情绪——其实从《伤心童话》的发布开始就不难看出,制片方的重点本来就来自于偶像效应,电影本身不过是让他们出现的载体罢了。

  近两年,随着国内娱乐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层出不穷,从穿越剧到神话改编,着实火了一票年轻演员。这些演员还没在电视圈站稳脚跟就急着在电影银幕上分得一杯羹,既然国产大片难觅他们的踪迹,索性就自己挑大梁出演偶像电影。偶像的粉丝们对于电影的种种漏洞一概不理,无论效果如何都照单全收,只要看到偶像就万事大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普通观众想从演员之外再找到点剧情的价值的时候,会被说成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以《伤心童话》为例,且不说胡夏饰演的小程序员怎么有钱去为自己心中的女神做那么一个美梦;也不说这些同事怎么能够放下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地来为这对爱侣演戏,就说这个晚期的癌症病人如何精神抖擞地指挥着整个计划,如何还有力量和别人打架甚至对抗警察,这样的情节漏洞别的不说,最对不起的就是把绝症三番五次搬上银幕,并在银幕上奠定了绝症就要面色苍白的韩剧。而如果说韩剧中的绝症还是为了渲染整个电影气氛的话,那《伤心童话》无非就是卖偶像求荣的往粉丝心上插刀罢了。

  事实上,如今国产电影的发展已经让更多的国人愿意选择去电影院支持自己中意的作品。在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规避的不是外国电影的侵袭,而是国内这种“畸形发展”的电影混淆视听。 观众并不是看人下菜碟儿的势利眼,对于国内电影市场的抱怨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作品烂泥扶不上墙的无奈。偶像的价值固然是宏大的,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但滥用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明星是用来演绎角色的,只是不要让这种演绎反客为主,电影才是主角。

唐书钰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