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二次曝光"像范冰冰写真集? 导演:电影必须这样(2)

2012年10月17日 11:13 来源:南方网 参与互动(0)
    片中无处不在的范冰冰和大段抒情画面遭到诟病。李玉对此解释:“我觉得这种电影必须是这样。”

  李玉说,“我觉得这种电影必须是这样,所有故事都是这个人的心理。我从写剧本的时候就有她(范冰冰)的影子,她总能给我熟悉的陌生感,她有一点小神经质,把这种东西挖掘开来,可能就是宋其。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很迷人。”

  Q2 结尾是现实还是虚幻?

  回应:深层含义连接着现实中的信仰问题

  影片结尾,范冰冰与冯绍峰分别多年后重聚,两人在海边见面时,海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同时,范冰冰看到童年时的自己。这让部分观众感到疑惑:这个场景究竟是现实还是幻象?对此,身兼编剧的制片人方励解释:“第一,转瞬即逝的海市蜃楼,与冯绍峰悲喜交加的心情是相互呼应的,担心眼前的一切转眼就会消失。第二层含义比较深,联结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关于信仰。这方面,可能是那些对社会问题有强烈感受的观众才能感受到。”

  Q3 导演究竟想说什么?

  回应:对心理领域特别好奇,幻觉很迷人

  “李玉究竟想说什么?”在不少反响声音中,观众表示不明所以,抓不住导演表达的重点所在。李玉说,创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这样:一是她对人类的心理领域特别好奇,“那就像一个黑洞,值得去探索”;第二,这个故事有真实原型,一个女孩坚持说自己杀了哥哥,并向警方报案,但警方调查后发现,所谓的哥哥并不存在,一切只是女孩的幻觉。“幻觉这个东西特别迷人,我看到这个事件的报道后就萌发创作的冲动。”通过这个故事想说明的是,“她不断在找寻自己和自己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爱情。”

  主创小结

  制片人方励:从对于观众群中小众与大众的矛盾,我们早已预料到,因为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矛盾永远都存在。我们尝试把它们有机地链接到一定的程度,但两者仍旧是有对抗的。其实分别剪出一个商业悬疑片、一个纯文艺片都没有问题,两边都有完整的故事素材。怎么平衡结合呢?在商业化的故事套路那块,尝试用很强烈的艺术美学形式来呈现;后半部分文艺化的,选择用一些自然美景来淡化腔调。我们想尝试,这种平衡的方法能走多远?能否让那些不喜欢动脑筋的观众也喜欢?

  为什么要找这样的平衡?如果拍电影只为了艺术追求,不仅是丢了市场,还丢掉了让观众感受新电影的机会。但人性的探讨又是电影艺术的追求。当今市场上70%的观众都是勇于尝新的80后、90后,那为什么我们做电影的人还要死守传统?不能找个结合点?我们这个团队全是一群不服输的捣蛋鬼,不怕跌跟头,尝试让市场热闹起来,炒点新味道的菜给大家。

  采写:南都记者 陆欣 实习生 刘荣乐 梁钧君

【编辑:罗攀】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