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喜剧干柴”点燃了“中国式疲累”

2013年01月18日 14: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长久以来,中国的电影银幕如同被导演野心吹涨的风帆,作品的船只载满了对于名利大陆的渴望而驶离观众,此时,徐铮、王宝强和黄渤却划着一艘无欲无求的小船靠近了岸边,为观众们笑谈囧途趣事,送上温暖慰藉。观众与电影的此次相遇,宛若是久别重逢。

  1月12日,上映整一个月的《泰囧》票房冲过了12亿,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这部小成本电影只用少量的“火药”,便在中国本土上空炸开了奇迹的花火,而“引线”却是国产电影几乎长达一年的低迷不振。今年年初开始,中国每年新增加14部进口分账大片的引进,由此,34部好莱坞大片雄踞在各个档期的“关隘”,对于国产电影形成强烈狙击,而国产电影却由于情节上的硬伤、质量上的欠缺、类型上的局限而无力反击。无论是4月份中青年导演作品的扎堆上映,还是7月和8月的国产片保护时段,国产电影一直处于让观众失望的状态之中,尽管主创们无一例外地在上映前演说着“抗击好莱虎”的宣言,但是,他们的作品却都是背朝着中国观众的生活在创作,在这些作品中看不到真诚,更多的是导演的“自我迷恋”和对于庸俗价值取向的揣测。

  国产电影的低潮让贺岁档成为承载观众期望的仅存孤岛,然而,打头阵的冯小刚却放弃了贺岁幽默,他用18年时间发酵的《一九四二》在2012年11月29日上映,然而,观众们只有带着疏离感闷闷走开。而同天上映的《王的盛宴》则如同噩梦,让观众感官受损。

  贺岁档空气稀薄,观众已然缺氧。此时,《泰囧》在12月12日登场,中国观众终于能够看到基于本土文化的国产电影,嗅到源于市井的正常气息,能够找到宣泄“中国式疲累”的出口。《泰囧》并非是完美无瑕、可供珍藏之作,相反,它带着很多青涩与稚嫩的痕迹。首执导筒的徐峥放弃了先锋和个性,谨慎地按照类型片的成熟框架来设计人物与故事,以至于思维敏捷的观众其实是可以预测到故事的走向与暗藏的“包袱”。但是,观众们依然愿意暂时丢弃自己的聪明,把大脑交付给电影情节,因为这部影片中的笑料和温情都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完全不同于以往山寨喜剧用网络和小品的段子去“胳肢人”。

  为了让人们笑出声来,徐峥带领两位编剧一起采用“笨方法”,真的走了一趟清迈之旅,去找感觉、写剧本。片中的每一处笑点都经过了严格计算,这样的“公式化”虽然让影片缺乏突破,但却避免了中国电影难以把故事编圆的软肋。影片中,徐铮饰演的聪明人与傻乎乎的王宝强、疯子一般的黄渤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影片的节奏也懂得张弛收放,待三人折腾够了,在该让位于温情的时候,三人又即时打住,脉脉含情地告诉观众——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家人,这些喜剧花蕊上滚动的泪珠,使得影片与观众的交流有了一层暖意与深度。

  如果说《泰囧》是一根中规中矩的合格的“喜剧干柴”,那么,职场中的众多年轻人则是压抑许久的烈火。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一批被老板摧残、事业难言成功、爱情尚不得志的白领们,他们憋了一年,就希冀借着贺岁档的“一笑而过”倾倒出积存在心中的负能量。他们只需要直白、简单、轻松地过把娱乐瘾。当干柴碰触了烈火,票房便开始在影院里燃烧,但此时,火势开始反扑向《泰囧》——因为过烫,烫得连“奇迹”二字都不足形容它的烫,《泰囧》又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人傻钱多”的异常指标。

  《泰囧》的火,让众多蹩脚的国产电影成为了不值一提的灰烬;《泰囧》的火,最终也引燃了自己,露出了市场畸形、观众审美倒退的迹象,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如果中国影人能够以内省的心清楚地想到《泰囧》为何能够一击冲天,那么,这场跨年度的票房大火,也是中国电影涅槃的征兆。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