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剧越雷越挣钱? "手撕鬼子"2期剧1集卖200万

2013年03月12日 16:01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一批表现抗战的影视作品被组织拍摄,掀起拍摄抗日剧的高潮。广电总局曾下发通知,批评个别抗战剧的娱乐化倾向。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

  统计数字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为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左右,而2005年完成并播出的就有20多部,2012年更有70多部。让抗日剧生产者们头疼的远不是演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繁复的修改意见,尽管这个剧种目前来说是最安全的。

  2009年,导演徐纪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剧《杀虎口》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比如适当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以及当时中国国民性的懦弱。结果徐纪周接到整整两页纸、长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个关于日军乔装成八路,深入山西五台山腹地寻找八路军指挥部的情节被删除了,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徐纪周哭笑不得,“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2010年,徐纪周创作第二部抗日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时,懒得再费心刻画反派人物,剧中反面一号日军军官山下奉武从冷静逐渐陷入癫狂。徐纪周说,他参考了日本漫画《浪客剑心》的角色斋藤一,依样画葫芦就编出来了。

  导演颢然记得,在拍摄 《枪神》时,也曾想在结尾加入一个带有反战色彩的细节:主人公的妻子想要用弹片为孩子做一把枪,主人公回答:“还是用弹片做把长命锁吧。”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掉了,理由是:“与主题不符”。

  让徐纪周最为痛苦的,则是修改标准的不确定,“有时候一句格调灰暗,就把整部戏毙掉了”。几番挣扎后,他摸清了一些大致的禁忌:中国的国民性、日军的人性、具体的战斗情况……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二期已经卖出,达到了一集200万高价,利润翻倍,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