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民谈朱之文:心眼好,特别善良,没心没肺的

2013年03月25日 10:57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朱之文家的客厅很乱,到处堆放的都是粉丝们送给他的礼物。

辽沈晚报记者与朱之文妻子合影。小艺 摄

朱之文出资修的村路正在动工。

  从济南到单县,要乘坐4个多小时的大巴车。大巴车在济南长途客运站始发,每天早上7点50发出第一班车。辽沈晚报记者前往单县当天正是赶的第一班车,出发时车上仅仅只有5位乘客。

  走进朱之文的家,会“哇”的惊讶叫出声来。因为家中客厅活像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一个工艺品仓库。灯光昏黄微弱,窗台上摆着朱之文的各种证书奖状,客厅中间摆放着一个舞动中的女子雕像,墙上还挂着艺术感极强的肖像画……据朱之文的妻子李玉华介绍,这些全都是朱之文的粉丝送的。

  单县人:你是来找朱之文的吧!

  中午颠簸一路赶到单县之后,打车前往朱之文的老家朱楼村。因为与当地截然不同的口音,记者显得挺另类,而当地人一听记者说话,就立刻猜到,“你是来找朱之文的吧!”

  打车去朱楼村的路上并不顺利,出租司机也并不认识通往朱楼村的路,打了四五通电话,才最终确认了该走哪条路,而司机师傅更是直接询问“朱之文的老家怎么走?”

  车子穿过了数不清的小村庄后,终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口停下。司机师傅本来还打算把车再往朱楼村里面开,但是被前方一条挖开的沟挡住了去路。原来这就是朱之文出资修建的村路。

  村民说他“没心没肺”

  在朱楼村采访时,村里一位60岁的老太太王宪荣说,她是从小看着朱之文长大的,“朱之文心眼好,没心没肺的。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他爱唱歌,看到他就让他唱两句,他张嘴就给唱。”

  因为朱之文家的六亩地庄稼活干得不是太好,大家都说他不务正业,王宪荣小声对记者说,“朱之文嗓门大,嘴也大,在家里男孩里面排行老三,村里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大嘴’呢。”

  给朱之文当助理的老邻居也都来自朱楼村,甚至都姓朱,“他特别善良,也并不计较太多,有演出他都尽力去演。不过有些活动,我们也得帮他挡一挡,太小的商店开业什么的,也不参加了。选择的活动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和稍大型的央视、山东台节目为主。”

  家里的房子仍会漏雨

  辽沈晚报记者赶到朱之文家时,他的妻子李玉华正在看着村民翻修村路。在李玉华的指引下,才一路走进他们家的院子。一枝桃花开得煞是好看,记者说想合影,李玉华说,“咱就在这桃树前照吧,好看!”

  李玉华很热情,问记者:“吃午饭了吗?”她已经炖好了一锅土豆鸡肉,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放着。朱之文的一儿一女都在学校里,家里只有李玉华一个人,料理家务和种地都由现在没有工作的李玉华承担。

  一走进朱之文的家,目光就会被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工艺品所吸引,而且大部分都千奇百怪,各式各样。李玉华说,这些都是朱之文的粉丝送给朱之文的,没地方放就堆在客厅里。如果不说这是朱之文的家,眼前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一位豪放的行为艺术家。

  与菜地一屋之隔是朱之文和妻子李玉华结婚时盖的瓦房,也是家里“最像样”的一间房,四十平方米的屋子被家具和木板隔成三段。据朱之文说,瓦房还得修葺,不然也会漏雨甚至透风。家里没有电暖气,全家靠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取暖。问李玉华,朱之文是不是打算在济南买房子了?李玉华回答,买什么房子,没这个打算!

  李玉华似乎对每一个到访者都笑脸相迎,“你是从辽宁赶过来的啊?那么老远?”对记者,李玉华更是耐心引导参观自己的家。被问及与朱之文离婚一事,李玉华微微一笑说,“那都是胡扯的!”

  本版稿件由辽沈晚报记者 宋波鸿电自山东菏泽

  图片除合影外由辽沈晚报记者 宋波鸿 摄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