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影《赵氏孤儿》被批 弱化经典是最大败笔

2013年03月29日 10:46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让程婴被动地去救赵孤,实际上是削弱了这个人物的形象。 (资料图)

  现代中国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一定会引发强烈的共鸣。本片改编自公元前583年的戏剧,基于历经揣摩的新生婴儿的调包阴谋,讲述了一个扭曲的、关于爱与复仇的故事。这次关于婴儿的调包,产生了很强烈的政治影响,因为婴儿之一是一个权势宗族的遗孤。

  《赵氏孤儿》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有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对赵孤的解读。陈凯歌分析说纪君祥写下这个本子,是寓意汉人捍卫本族衣冠,而他将其搬上今天的大银幕,自有今天的解读。在这个版本里,程婴没有主动献出自己孩子替死,舐犊之情人人平等,这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而陈凯歌所要捍卫的,正是这个礼崩乐坏时代里仅存的道德人心。如果允许我下一个结论,可以说:陈凯歌对《赵氏孤儿》的改编,破坏了这个悲剧;或者说,他没有读懂这个悲剧。

  弱化杂剧中的经典之处是最大败笔

  《赵氏孤儿》是一部元代杂剧,故事取自《史记》。然而在电影中,陈凯歌却对杂剧中的经典之处,都做了删除和弱化处理。程婴的主动献子,是杂剧对《史记》的重要改动。而在电影中,程婴献子却变成了一种阴差阳错的无奈,这种处理看似人性化,但等于取消了这个悲剧的核心。

  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典型的类型剧,前半段它只有一个循环的戏剧动作:自杀。从公主自杀、到韩厥自杀、再到公孙杵臼自杀。赵氏孤儿既是正义的符号,也像死亡的接力棒。每个与婴儿相关的人,都通过自杀完成了对婴儿的拯救和对自我形象的确立。程婴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忍辱偷生也是一种变相自杀。这死亡的一次次叠加,让这个悲剧的氛围异常恐怖。这种情境纯粹化的手法,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并不常见,这也是它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赵氏孤儿》用几张义士不同的面孔,共同塑造了一个饱满的义士形象。然而陈凯歌却轻易地取消了韩厥的自杀,让他像幽灵般活着。公孙杵臼也由自杀被改成他杀。这些做法不仅破坏了原先精致的戏剧结构,也使得这组义士的群像变得苍白而干瘪。

  最荒唐的改动,是略掉了程婴与公孙策划献子拯救全国婴儿的计谋。无论《史记》还是杂剧中,这个桥段都特别感人,“争死”与“死易立孤难”的故事,成为古人传颂的典故。也因为这个计谋,使程婴背负了出卖公孙的骂名,不得不被屠岸贾收为门下,忍辱偷生20年,孤儿也因此成为仇人的义子。可以说,这是引出下半部故事的一个重要戏剧动力。去掉了这个环节,程婴主动投靠屠岸贾就变得让人无法理解。杂剧中细心地把《史记》中的复仇时间向后延迟了5年,也是为了表明复仇是孤儿成年后的自主选择,并非受他人蛊惑。然而陈凯歌却改回到15岁,于是我们看到的结局,成为一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复仇闹剧。前面所有累加的悲剧力量,到结尾时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陈凯歌之所以对《赵氏孤儿》作出种种误读,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复仇与正义的关系认知模糊。儒家一直强调在法律失范的情况下,复仇是具有正义性的。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当社会和法律无法对罪犯实施惩罚时,儒家把个人的复仇,看作是彰显正义与天道的一种合理手段。《赵氏孤儿》中的几位义士,在婴儿无法主宰自己命运时,保留复仇的火种其实是在替天行道。《赵氏孤儿》的经典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它对正义的信仰上,所以《赵氏孤儿》表面看是一部复仇之戏,其实表现的是正义实施的理性庄严。正义终将伸张,是它的真正主题。

  改编古代经典,至少应对经典中奉行的价值核心有基本的理解和认同,否则你可以去选择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如果按照现代价值随意窜改经典中的核心故事,这种改编等于在制造文化笑话。当我看到片尾葛优扮演的程婴,白色长衫上洇着鲜血,在大街上摇摇晃晃向前走,而15岁的赵孤手足无措地跟在后面时,我知道,《赵氏孤儿》离一出大悲剧背道而驰了。

  1/3好酒,

  2/3白水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

  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