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鲍德熹“问诊”中国电影:中国离好莱坞还很遥远

2013年04月23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鲍德熹“问诊”中国电影:中国离好莱坞还很遥远
    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华裔摄影师鲍德熹。23日在中美国际电影大师课首场示范性论坛上表示,好莱坞不是一个地方或者金钱的代名词,“中国离好莱坞还很远”。 傅艺明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傅艺明 王依然) “不要以为东方的好莱坞在横店,好莱坞不是一个地方或者金钱的代名词,它是一种理念:全世界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电影梦聚集在一起。而中国的电影人往往把电影当成赚钱的机器,所以说我们距离好莱坞很远。”

  23日,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华裔摄影师鲍德熹在发表演讲时如是说。当天,中美国际电影大师课首场示范讲座及高峰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在这段超过30分钟的演讲中,鲍德熹对电影产业的各领域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辞犀利引发掌声不断。

  致电影老板:烦请专业

  鲍德熹第一个评论的对象是电影老板,他认为中美电影老板的最大区别在于专业化:“好莱坞的老板没有一个不是专业的,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看剧本、选择演员并分析未来的市场状况。”

  鲍德熹说,导演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发掘电影题材。他认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正是契合了最近三年未婚妈妈赴美产子越来越多、人们对这种现象已经耳熟能详的背景。“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出来,最少需要一年,所以选择题材是要有前瞻性的,而只有专业人才,才能具有这种前瞻性。”

  “如果我们把电影当做摇钱树,我们拍摄电影的第一任务是挣钱,那么我们的电影是没有出路的。”鲍德熹说。

  与鲍德熹同时参加此次论坛的著名导演吴宇森赞同这一论述:“现在电影圈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家都是同一时间拍同一题材的电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投资人太急功近利了。有时候一个电影还没有拍他们就去想赚多少钱。所以他们看一个题材火起来了,就会跟风拍同一题材。”

  致大腕导演:烦请贴近大众

  除了发掘题材,老板的另一大任务则是选择影片的导演。鲍德熹说,很多老板选择导演的时候只看重导演是否是大腕。“大腕的导演之所以成为大腕,是因为过去拍过卖座的电影,但很多大腕导演是很没有安全感的,自我恐惧,不愿意接近群众。”

  鲍德熹说:“电影是一个大众的媒体,你每天都生活在大众中间,你每天发现各种各样的表情都能来启发你的创作,所以说,电影一定是从人开始的。希望大腕导演放下包袱,回到大众当中来。”

  导演如何贴近大众,鲍德熹提供了一个“现实素材”:“比如地震,一个妈妈搂着孩子,孩子活了妈妈却死了;还有一个妈妈,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儿子,这次芦山地震又失去了女儿。这些事例的背后都是有人性的价值,我们的电影技术就是要把人性的价值搬到银幕上。”

  致电影学生:不要老想做明星

  除去对电影业界的评论外,鲍德熹同时建议尚未进入业界的学生:不要老是想做明星和导演。

  “明星,十万人里都没有一个,很多明星的出道都是很心酸的。如果你总想着做明星,就会一直为了达不到目的而痛苦,这样的心态是不能来做电影的。”

  但是,他同时表示,希望这些学习电影的年轻人带着对专业性的追求进入这个行业:“即使是做场务,也要把场地扫得一尘不染,然后变成制片、制片主任,再到制片人。人是要有理想才有干劲的,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专业的态度,你永远都不能成为大师。”

  中美国际电影大师课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龙象太和公司联合主办,每月聘请来自美国电影界的学术教授和从业人员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授课,并与中国业界人士进行对话交流。(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