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导演高成本作品脱离生活 追忆青春成票房法宝

2013年06月08日 16:19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中国合伙人》,如今的华语影坛似乎劲刮青春怀旧风。在没有高科技和炫丽三维动画的软肋下,怀念青春似乎成了国产电影保证票房的不二法宝。怀旧风缘何可以风靡华语影坛?这股怀旧风能刮到何时,下一个成功的怀旧经典又在哪里?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观众和电影业内专家,他们给出了各自看法。

  【现象】

  追忆青春成票房法宝

  去年1月6日,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正式公映。上映一周,该片在大陆的总票房突破5000万元,虽然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已经不算高,但这部影片成为了华语电影怀旧风的起源。

  在刚刚过去的5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票房突破7亿元,《中国合伙人》的票房破4亿元,这两部影片的风头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钢铁侠3》。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影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片。没有高科技的三维动画,没有人山人海的大型战争场面,也没有脚踏飞燕的武侠功夫,甚至也没有超级大牌的电影巨星当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此前更多的辉煌也只是在荧屏上的“皇帝”或者“奋斗”中的青年。这些影片的成本也不高,作为《致青春》的出品方之一,光线传媒曾坦言,影片只要过2亿就能赚钱,由此可见其成本之低廉。

  但这些影片却实实在在地成功了。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小成本电影突出重围?其实从这两部电影在微博上引起的讨论就不难看出,对曾经青葱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毫无疑问成为这两部影片的最大卖点。赵薇的《致青春》还没上映,网上已经遍是讨论自己的大学岁月,而《中国合伙人》则让不少白领回想起自己当年大学里放飞的梦想。

  怀旧风仍在继续蔓延

  事实上,华语影坛的怀旧风并不是到5月就戛然而止,反而大有蔓延成风之势。5月底,杨采妮导演处女作《圣诞玫瑰》后,港产爱情喜剧《王牌情敌》和《光辉岁月》也将相继上映。在不少影评人看来,这两部港产影片打的毫无疑问也是怀旧牌。

  《圣诞玫瑰》这部影片让不少人想起当年刘德华与叶德娴主演的《法外情》。法庭戏题材多年来在港片类型中已十分少见。此番《圣诞玫瑰》再度将其搬上银幕,郭富城和夏雨主演的检方与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依稀让人想起近30年前,青涩的华仔戴着发套饰演辩护律师的那段时光。

  而即将上映的动作片《光辉岁月》更是集致敬和怀旧于一身。据悉,影片的创作灵感和名字就是来自Beyond的经典同名曲,是向香港动作片60年“光辉岁月”的致敬之作。甚至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也开始推出怀旧电影《初恋未满》。该片日前宣布将于7月4日公映。导演刘娟称,影片讲述“80后”共同的记忆,选择在7月这个充斥离愁情绪的毕业季上映,希望表达“青春不毕业,爱情也不毕业”主题,也是接棒《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继续怀旧青春。

  【原因】

  大导演逐渐脱离观众

  究竟是什么催热的华语影坛的怀旧风。业内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是华语影坛的现状、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格局变化,以及社交软件创造的技术条件共同催生了这股“怀旧类型片”的崛起。

  从陈凯歌的《无极》开始,华语影坛的大导演们似乎刮起了非大场面不拍,非人海战术不拍,非奇装异服不拍的指导思想。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将人海战术和巨星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冯小刚的《夜宴》则将玄妙的剧情构思到了极致。以致虽然这三部影片票房不错,但也引起不少观众的吐槽。之后,大导演们曾试图转型,但张艺谋似乎除了《山楂树之恋》还算不错外,《金陵十三钗》和《三枪拍案惊奇》都引发诸多质疑,甚至让他和老搭档张伟平翻脸。冯小刚则两极化,不是用《非诚勿扰》让人笑到捧腹,就是用《温故1942》让人走出电影院都要难过半天。为此有观众就直言,这些原来的大片导演逐渐脱离生活,影片讲述内容似乎离观众越来越远。

  观众更在意生活共鸣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看来,国产电影目前怀旧风盛行和如今电影观众群体变化不无关系,“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主力人群,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和‘90后’,随着人群的变化,观众的状态也在改变。如今的观众各种电影都见多了,更加需要质感,质感具体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生活和情感的需求,这是一种共感,这种共感最为要紧。现在电影奇思异想的多了,但是观众不一定要看,因为他们和我们的生活是脱离的。”

  上海大学影视系教授葛颖也认为,现在电影的消费主要群体是青年人,他们更愿意回顾自己的青春。有意思的是,如今的科技似乎也成了如今电影怀旧风的助推器。开心网、人人网这些社交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都为人们找到昔日好友提供了很大的技术便利。有一位观众就向记者直言,自己大学里的老同学们通过微信重新取得联系,昔日同学相聚,毫无疑问最能勾起老同学对过去青春时光的追忆。

  不过葛颖提醒,《致青春》等影片的成功,关键还是在于它是一部比较大众化的,有生活气息的青春片,“之前也有不少导演拍了一些残酷青春的类型电影,但是市场都不怎么样。”

  【展望】

  追忆新城市一代或成趋势

  有趣的是,如果说九把刀的《那些年》追忆的是高中校园里的青春,赵薇的《致青春》更多的是站在女性角度回忆青春,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追忆的是男人们曾经激情创业的青春,这些影片的成功,似乎还胜在找到了各自不同的青春,那么下一个可追忆的青春是什么?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怀旧题材也应该创新,寻求不可能性,激发灵感,“现在《致青春》火了,但接下来要再拍《致老年》就可能不火。”

  而记者获悉,已经有电影人将目光瞄准了新城市一代。作家陈仓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就引起不少投资人的兴趣,正在筹拍电影。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刚到现代城市打拼成功的白领,在上海有车有房,本想让父亲过上城市的“幸福”生活,没想到父亲进城之后,发生了很多令人尴尬、啼笑皆非的事情。对此,顾晓鸣认为要注意两点,一是搞笑和共鸣的问题,“现在是一个追求搞笑的时代,拍得苦兮兮的,没有多少人会爱看,但是父亲的这个电影如何搞笑要慎重。此外,这个题材切中社会问题,但如何抓住与观众的共鸣上需要花点心思。”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