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时代》:玛丽苏气息下的小时代

2013年07月03日 14:5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冷酷的票房数字面前,青春文艺的“高品位”早已成为了皇帝的新衣,在审美口味上也与“反智”的“愚乐”趋势越来越贴近。肯尼·奥特加的《歌舞青春》系列和姜炯哲的《阳光姐妹淘》都曾为这种青春范儿的“高品位”兜过底,勉强延续着中国文青一代对于青春和艺术的幻想。可再自欺欺人的幻想,也兜不住近年来伪青春片的销蚀,更何况,现在又多了部充满玛丽苏气息的《小时代》。

  所谓玛丽苏,是指“二度创作”者自我陶醉的心态现象。《小时代》有着华丽而快速的都市感,矫情而细腻的摩登感,其实郭敬明完全不用在片头高调打出“导演郭敬明”、“编剧郭敬明”、“原著郭敬明”的字样,因为这片子每一秒钟都在用自己24帧的画面振臂高呼着郭敬明这三个字。他藏在镜头之后,却不甘心沦为配角,于是,他把自我欣赏的陶醉渗进每一个情节的转折和挑选每一个场景的亲力亲为。

  整部电影的节奏感相较《致青春》来说,强多了。蹦豆子般的台词形式和毒舌白描的角色语言,承接了原著《小时代》的文学特色,在剧情的启承转合方面,电影比小说更靠近“美剧”,林萧从学院出场开始,就一路抛着爆点和抖着包袱,以致缩小了观众观影的心理时间,在这一点上,《小时代》也确实推搡着青春文学片划了一个小时代。

  《小时代》是一个泛泛的时代,它的里面虽然奢华,但却很空,仿佛你在里面说句话,就能听到三四次的混响。缺少一种节制的有质感的故事力量,是本片难成价值的软肋。同样的题材,韩国导演姜炯哲曾以《阳光姐妹淘》出手,此片的故事和《小时代》一样都没有什么新意,但就是一种结结实实的生活质感和青春气息,让人感怀至今。而《小时代》中玛丽苏的自我陶醉,更像是一场郭敬明独角戏的“耍花腔”,他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的婢女。但也不可否认,后者镜头语言中确实蕴藏着精心设计的完美调度,特别是林萧一路飞奔进T台秀的那场戏,在某几个瞬间,甚至能让人想起杜琪峰的长镜头,除此之外,空间色彩高饱和与时间转场无痕,也为抓住观众的眼球释放了章鱼般的触角。

  当顾里倒在林萧的怀里,哭着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时,我们才知,原来我们都要为自己的青春买单,镜头慢慢地拉远,仿佛深藏于心的情愫,都要在此刻得以安抚和释怀,剧情的代入感,也把观众的情绪酝酿于丰满,推向高潮。这个镜头,非常抒情。

  电影结尾处,一通电话把四个女孩聚集到了顾里的家中,电视机中播放着毕业演出的录影带,几个女孩微醺着眼角有泪,然后她们一起跑到天台上咒骂着生活的不如意,也高唱着友谊天长地久,桥段很老,但却还是有一种独属于青春的怦然心动。那段毕业演出的视频,成全了她们以及我们所有人的青春假象。正如姜炯哲《阳光姐妹淘》中任娜美没接的那个电话,我们总有一天会对自己的过往痴了迷。或许,郭敬明在这里留给我们的也是一个符号游戏,那个电话是美好回忆全面压境的由头,当它响起,任谁都再也无法打断那傲人的青春。王若馨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