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晓龙坦言执导"红高粱"压力大:做不好就是挨骂

2013年07月17日 15:14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莫言的小说成了影视圈的抢手货。山东卫视就率先抢得了小说《红高粱》首版电视剧的改编权。可是怎么改编,由谁来操刀却一直是个难题。

  日前,出品方、莫言以及郑晓龙低调地举行了一场筹拍座谈会,郑晓龙确认执导,电视剧将于10月开机。

  莫言在会上说,他希望改编能吸引现在的观众,“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这个戏不要一味的国恨家仇?是不是(要)有一种黑色幽默?”

  电视剧版权被悬十余载

  当年,张艺谋为电影《红高粱》创下了国际影响,反而让电视剧版更加难产。鲜有人知,《红高粱》的电视剧版权已被悬十余载,直至诺奖垂爱莫言,其小说才再度成为国际焦点。

  在座谈会上,莫言先是感叹北京二环堵车令他迟到,进而感叹《红高粱》开机也不容易,“围绕着《红高粱》改编电视剧这件事,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一波一波的人走了。有的人是因改编费没谈好,有的是搞了一半知难而退,感觉挺难弄的,一直拖到现在。”

  但在莫言看来,这不算坏事,“如果前几年匆匆忙忙拍了,没准拍成抗战剧,那也挺遗憾的。”

  尽管《红高粱》中那些让人时忆时激昂的一抹抹红色,和黄土地酿酒人激荡人心的血性,都与抗日大背景密不可分。但莫言却认为,《红高粱》没有那么强的政治意识,也没有那么明确的阶级对立。

  不仅不想小说被翻拍成抗战剧,莫言还期许电视剧《红高粱》能与时俱进,有些“黑色幽默”。

  “这两年抗战戏拍得乱七八糟,观众的口味也确实挺难揣摩。我记得姜文演《红高粱》时,加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进去,那种痞气、油滑的东西,就使这个人物显得具体。”

  郑晓龙做好挨骂准备

  2008年春节,莫言曾回到故乡高密老家的阁楼上,尝试改编《红高粱》,“围绕着如何把《红高粱》改编成长篇电视剧,拉出一个故事大纲来。”

  后来事情被搁置,诸多细节莫言已经记不太清,但是一个在电影中曾被张艺谋舍弃的人物让他仍感兴奋。

  “小说里有一个重要人物,高密的县官曹梦九,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真实的人,他给韩复榘(jǔ,山东省主席)当过警卫营长,天津人。这人在高密老百姓的口碑流传至今,很多故事也被传奇化。高密的老百姓只要稍微上点年纪,讲讲曹梦九的故事,都会讲出一大堆来。”

  莫言建议,可以把曹梦九塑造成一个和“我爷爷”、“我奶奶”三足鼎立的人物,“按照高密人的理解,这是很难摸清的人,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蛮。”

  饶是坐拥《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甄嬛传》等经典作品,执导电视剧版《红高粱》,还是让郑晓龙觉得“压力山大”,“你小说在这放着,电影在这放着,观众要看你拍的到底怎么样?你要做不好,自然就是挨骂。”

  好在,莫言认为,郑晓龙能拍出他要的“黑色幽默”。

  郑晓龙自言和莫言还有些缘分,“我媳妇(原人民出版社编辑)认识你,我来之前,她说‘你放心吧,莫言不是一个特较真的人,他不会跟你说这个不成那个不成,他会放开手脚让你做’。我觉得,她的这个话,所言不虚。”

  目前,《红高粱》故事大纲已经完成,剧本也完成过半。7月下旬,美工人员将前往山东青岛、潍坊等地进行考察、选取拍摄地,10月,《红高粱》将在莫言故乡高密开机。记者 庄小蕾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