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产和电影"联姻":是对电影的扶持还是新模式?

2013年08月01日 15:2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投资电影还不如投资电影院”,“不炒房地产炒电影院”……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调侃几乎成了电影圈的流行语。

  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的火爆,引来众多资本逐鹿影市。未来几年,将有不少影院将和商业地产及城市综合体签约“联姻”,周星驰、冯小刚等先后传出“卷入”影视地产的消息,那么影视地产之路能够走多远?影院为何要进入商圈?是商圈地产的有意扶持,还是电影和地产行业采取的一种新兴模式?

  越来越多的钱盯上了影视城

  任何商业投资热点都有其诞生的背景,但总是有一些商业热点经住了时间的刷洗而沉淀下来,历久弥新,总有一些商业模式显出超越竞争层面的价值,并成为地平线外引领人们前行的方向。

  随着电影业快速发展,影视地产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蛋糕”,不仅是明星大腕和影视文化圈,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纷纷盯上了影视城投资建设的热潮。

  商业地产“捆绑”影院开发,以提升本商业项目形象、拉动商业人气的开发。影院作为商业地产吸引人气的重要手段之一。周星驰也盯上了内地旅游地产的投资,将联手文化中国在浙江桐乡乌镇打造“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主题影视公园。事实上,周星驰早在以电影进军内地市场的同时,已开始瞄上主题公园的发展投资。去年周星驰就与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域高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将共同投资内地的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影城项目以及民国文化街项目。

  无独有偶,冯小刚导演携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与观澜湖集团合作,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全球首个以导演个人命名的电影主题旅游项目——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以冯氏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打造综合娱乐商业街区,呈现不同时空转换的中国城市街区风情,完整展现20世纪中国城市街区建筑的演变史。同时,项目也可以看到冯小刚电影里北海道的“忏悔小教堂”、舒淇跳海的“跳崖台”、《天下无贼》中的“火车餐厅”等场景。

  香港英皇集团与杭州余杭区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打造英皇影视文化村,投资逾 60亿元;浙江海宁市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计划携手打造“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投资逾10亿元,占地2000亩;湖北襄阳“唐城”、“汉城”影视基地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达到30亿元、22亿元。香港卫视宣布将投资30亿元在巢湖边建造影视城;长影集团也将在海南以高达436亿元的投资建世界级的“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

  这些影院的盈利模式也是各有千秋。如万达影院商业模式独树一帜,以商业地产配套,坚持资产联结型,旗下影院均由万达自主投资建设,在83家影院中只有28家建在非万达地产中,其资产联结模式、前瞻性的规划建设、垂直的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院线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11年,万达院线平均每家影院票房收入约为2075万元,高于行业一线城市每家影院1500万元的平均水平。

  虽然影视地产已渐成规模,但与数量急剧增长不成正比的是,跟风建设的大多数影视基地项目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合理建设”比“大力建设”更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种潮流的商业理念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自身的逻辑自足,而变得与真实世界无关。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各种商业思潮,引领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商业思想在碰撞中共鸣。

  影片《大腕》里“冯氏幽默”在带来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影片最后在疯人院里结束,从精神病患者口中说出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房产口号,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时下房产市场包装的畸形走向。

  在开发商与电影发生的关系中,最先是因一些集团财大气粗,不外乎扮演投资商的角色,《叶问》票房过亿元,投资商就是地产界的今典集团,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还是该影片的制片人

  影院入驻大型商场始于2002年,时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杨步亭第一次开始与中信深圳(集团)公司合作,在其开发的中信城市广场项目中投资建设新南国影城时,国内影院投资市场尚是一片空白。

  蜂拥进入影院建设领域的热钱中,房地产资本尤其高歌猛进,据了解,近几年主动加入大型院线的二线城市单体影院大幅增加。这些新建影院不仅建筑和装修豪华,基本实现数字化,而且资本来源也日趋多样化。一批企业家热衷于投资兴建影院,看好的是电影业年均30%以上的票房增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30%的票房增长并不意味着30%的利润回报。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般认为终端繁荣应当反哺上游生产领域,但目前的现状是影院、院线的盈利对电影创作本身的支持仍十分有限,却让商业地产活得越来越滋润了。

  一段时间以来的楼市调控政策让房地产企业感受到风险,企业纷纷将重点转移到了商业地产上。国内电影院线实行的是加盟制,让许多投资者觉得没有什么门槛。其实影院建设和投资需要科学统计测算,包括当地人口总量、人均收入、电影主力消费群状况以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开发商水平等。在同质化放映以及影院场地租金高涨的背景下,“合理建设”比“大力建设”更为重要。

  电影地产市场是个区域性市场,需求不可能短时间内大幅度、无限量增加,如果投资过快,造成供需失衡,则集体会陷入困境,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并未完全成熟的消费市场,是投资电影地产的风险所在。

  中国电影市场当前正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也许未来地产还会继续和电影发生很多故事,生发出很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祁建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