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精灵2》“特供”中国 植入广告本土化(图)

2013年09月22日 14: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今年《钢铁侠3》中出现了“中国特供”版本并赢得今年最高的好莱坞大片票房后,9月12日在内地上映的3D真人动画电影《蓝精灵2》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不但植入了多个中国品牌,更不惜改变剧情,“低调而含蓄”地穿插了中国特供情节,不过,对于此种“中国特供”,观众的反响并不相同。

  植入中国热门电视节目

  在《蓝精灵2》开场,导演拉加·高斯内尔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来展示格格巫在巴黎的魔术表演大受欢迎,这一桥段创意来自导演本人。为使观众第一时间产生认同,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美国版选中了ET(Entertainment Tonight今晚娱乐),这档节目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美国女星南希·欧代尔更是家喻户晓,曾被著名时尚杂志《Glam'mag》选为“2013年最性感女电视主持人”。在中国版中,该节目化身为国内一线人气节目——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内地主持人程雷出现在大银幕上,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播报:格格巫在巴黎施展神奇魔法秀。

  对于这一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特供情节,索尼哥伦比亚中国区总监张苗表示,这其实是《蓝精灵2》制作方索尼哥伦比亚有意为之的“本土化策略”。张苗透露,他此前和美国的同事们在内部观影时发现,美国人看到主持人南希·欧代尔播报格格巫的新闻时,都哈哈大笑,但他因为没有看过该节目,所以毫无感觉。当时他直接反应是:如果把《今夜娱乐》这种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节目,换成一档国内观众熟知的节目,效果更好。为此,索尼中国最终决定寻找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电视节目以及网站,来进行本土化包装。

  除了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也曾是备选节目之一。几经谈判,片方认为版权购买自曾举办《英国达人》、《美国达人》等节目的Fremantle Media公司的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最为适合。为了拍摄好这段新闻播报片段,索尼公司特地现从东京借来一部4K摄影机,进行多天拍摄。

  植入中国商品广告

  还有,电影开篇在一本讲述蓝妹妹身世的书中,封面上赫然出现了“蓝精灵学”四个汉字。片方认为母语非英语的观众比较难明白,硬是用3D建模的手法做出了“蓝精灵学”四个汉字。不过这一改动并非中国所独有,德国、日本、韩国等几个国家也都有相应的改动。片尾还出现了两名中国游客,用标准的普通话说道:“我们也去坐摩天轮”。这一段则是全球版本皆有。

  此外,蓝精灵在洗手池嬉戏时,旁边放的“蓝月亮”洗手液的产品也非常抢眼,蓝精灵还特意去挤了这款洗手液。据悉,这也是片中唯一植入的全球性中国品牌广告,各个语种的电影中都有。而在全世界各地,索尼仅仅在中国推出了特供版。

  对于片中出现的这些本土化尝试,观众的反映不一,有观众认为比较“雷人”,而有些观众则认为,在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突然看见这样一个画面,“感觉非常突兀。”但也有观众对于此种现象见怪不怪,认为商业电影就是为了提高票房,“该植入时绝不会手软。”

  据悉,索尼哥伦比亚是最早尝试本土化营销的好莱坞公司之一,早在《蓝精灵1》在国内上映时,索尼就曾推出中国版海报,将蓝精灵置于故宫、长城、兵马俑等名胜古迹之前,以此拉近跟中国观众的距离。

  好莱坞看好中国“特供”

  对于这种“本土化改造”,美国媒体称“蓝精灵太会捞钱了”,美国一知名网站评论道:“这种广告植入的方式手段相当高明,不仅接了地气,还敛了财气。”光靠这些植入广告,《蓝精灵2》就赚回了其1.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而英国《独立报》则认为好莱坞正在疯狂地追逐中国电影市场,其根本原因就是商业价值驱使。

  除了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包括梦工场在内的好莱坞动画公司也都在尝试进行中国本土化改造。梦工场出品的《疯狂原始人》首次尝试邀请梁家辉和范晓萱等明星配音,该片在中国收获了4亿多的票房,而且口碑爆棚。9月18日上映的《极速蜗牛》则在邀请明星上加大了力度,包括韩寒、夏雨、徐克在内的明星都纷纷加盟。此外,由梦工场出品、2011年上映的《功夫熊猫》可谓是写给中国电影的“一份情书”,片中主角就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梦工场的老板卡森伯格透露,《功夫熊猫3》将在2017年上映。

  不过,并不是“特供”就一定能引起观众的好感,《钢铁侠3》的“特供”剧情游离于情节之外,王学圻和范冰冰打酱油式的出镜就引发了观众的“笑场”,相反,皮克斯在动画《怪兽大学》中的改动就颇受观众的认同,在港台地区放映的汉语配音版本中,大眼仔入读大学填写的表格上印的都是汉语,连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也全部汉语化,“这些本土化细节改造与商业利益无关,有助于营造观影效果,真正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一位观众这样感慨道。(记者 王金跃)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