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马50风华展”历届获奖者奖杯齐聚一堂(图)

2013年11月20日 17:11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很多影迷在展区模仿获奖者的表情

  历届获奖者的奖杯齐聚一堂

  “金马50风华展”11月15日正式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开展,19日记者在展区看到,除了展出50年来历届金马奖座,主办方更从海内外搜罗了许多华语电影珍藏文物,包括杨德昌与小野的书信、琼瑶亲笔编剧手稿、胡金铨导演座椅以及经典电影中张曼玉、舒淇、刘德华、金城武、黎明、章子怡、梅艳芳等人穿过的戏服、道具等,仿佛一场“金马大团圆”,为即将登场的金马颁奖典礼再次炒热感动的气氛。记者从现场负责人处了解到,截至11月18日,共有6000多人到现场参观,刘德华人气最旺,“他是老少皆宜了啦,人人都爱华仔,粉丝争着跟他的海报合影。”

  抱着“金马”合个影

  “金马50风华展”在台北市松山文创园区,一个巨型张曼玉头像展板引领着前来参观的人。在二楼多功能厅门口,一个金灿灿的“金马投影”打在脚下,等抬头时,历届最佳导演与影帝影后的“全家福”占满整个视线。照片墙,一个工作人员手拿一尊仿制的金马奖杯,供参观者拍照留念。记者现场看到,粉丝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演员头像来合影,而刘德华、张曼玉、梁家辉“被合影”的次数最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更有疯狂影迷,每张照片前面都要合影一次,还要摆出跟明星拿奖杯时一样的造型,“老年人比较喜欢凌波,年轻人就比较认华仔,他是老少皆宜了啦,因为人人都爱华仔,每天都有超多粉丝争着跟他的头像合影。”

  除“明星脸”,视觉上冲击最大的要数50个金马奖座“回娘家”。据记者了解,此次金马奖执委会特别向历届得奖者借来各届金马奖座,从第1届至今,这几乎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包括张曼玉、桂纶镁、阮经天、舒淇、吴君如、成龙、陈可辛、李翰祥、胡金铨等人拿出当时获奖的金马奖座。比较来看,如今的金马奖座小巧而精致,但前10届的“金马”都个个膘肥体壮、庞大而夸张,或许那时的设计者是想让获奖的电影人感受到这份奖励的沉重及来之不易。

  琼瑶的手稿,14岁的张震

  展区以“10、20、30、40、50”划分为5个电影创作阶段,介绍了“爱国电影与爱情电影”的兴起、“港台新电影风潮”、“类型电影与台湾电影复兴”等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

  其中,珍贵的展品包括杨德昌写给小野的书信,杨德昌称小野为“李远同志”与“亲爱的战友”,“……我非常不希望你觉得我对《牯岭街》在今夏开拍的悲观是一种逃避……我的态度是绝对积极的,在这样一个绝望的局面里。”书信中表达他在《牯岭街》拍摄期间的困难与心境。有意思的是,模拟杨德昌家里的展板上,除了贴着“场记表”“分景表”“字幕本”外,还用不干胶贴着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定妆照,一张少年青涩的脸引起记者的注意,那居然是14岁的张震。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这两天受到张震结婚的影响,很多来参观的影迷会专门拍下张震的脸留纪念。”

  其他珍贵文物还包括:琼瑶《我是一片云》写在玫瑰红稿纸上的亲笔手稿、《食神》里周星驰的戏服与“食神金牌”、《阮玲玉》片中张曼玉穿过的手工旗袍、《海上花》梁朝伟的古董象牙鸦片烟枪及烟榻床、《最好的时光》里舒淇穿的青紫缎地绲细边缘女长衫、《卧虎藏龙》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的造型设计手稿、《赛德克巴莱》美术设计图等众多珍藏品,金马奖确实为半世纪的华语电影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录。

  那些“风华”永留存

  展区走到最后是一个观影室,里面循环播放着50届金马奖颁奖盛典的珍贵资料剪辑。记者在10分钟内“经历”了电影人的50年。

  1985年的金马颁奖礼上还没有如今的“红地毯”,明星们都坐着“花车”游行,让市民围观。1989年,没有得奖的成龙顽皮地恶作剧——“我拿不到奖,我摸一下”,摸到金马奖杯的成龙欢快地跑下台。1993年,张国荣上台领金马电影音乐奖时,连声大喊“吓死我了”,表示自己的意外心情,拿到奖的张国荣却这样感言:“可惜我心不在此,希望下次能来分享另一个奖项。”1997年的杜可风凭借《春光乍泄》拿奖时,十分感谢这个世界带给他两个最好的男人——“谢谢梁朝伟和张国荣”。1999年,金城武与王菲颁奖前在台上调侃“心动”。2005年凭《最好的时光》获奖的舒淇成为泪流不止的真情影后,镜头却生生给了台下的张震……

  观影室中的人们都很安静,就像看电影一样,默默地注视画面中逐渐老去或已经远离的电影人,感受着他们曾经的感动、欢笑及泪水,细细品味着那些永恒的瞬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马执委会荣誉主席、83岁高龄的资深导演李行15日开展时特地来参观,他当时感叹“很多都是奖座在,但人不在了”。话虽如此,但电影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风华永留存”。

  “风华影展”,在金马50,更备具珍贵意义。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