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斯卡颁奖礼连续三年收视上升

2014年03月07日 09:48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为奴十二年》海报

  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3日已经举行。当晚ABC播出的颁奖礼以4300万的观众数创下纪录,是过去10年里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除了4300万观众外,颁奖礼在18~49岁的核心人群中收视率达到12.9,这也是自2004年NBC的《老友记》大结局以来收视率最高的非体育类节目。同比去年上升了6%,这也延续了奥斯卡颁奖礼连续三年收视上升的势头。比起年初的金球奖和格莱美颁奖礼,奥斯卡的观众分别多了2210万和1450万。颁奖礼之前的红毯仪式也具有相当的观众,在颁奖礼开始前的最后半小时观众数达到了2760万。

  “最佳影片” 其实是颁给制片人的

  当威尔·史密斯宣布《为奴十二年》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很多中国观众也许还不明白为什么镜头第一个切换给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好莱坞大明星布拉德·皮特。皮特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给了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一个大大的拥抱。事实上,皮特是制片人之一,所以上台领奖的时候,皮特第一个发表了获奖感言,导演反而是第二个。

  众所周知,奥斯卡并没有专门为制片人设立奖项,但“最佳影片”这一奖项其实就是颁给制片人的,因为这些人才是电影圈真正的Boss。所以《为奴十二年》之所以能击败投资规模比自己多了好几倍的《地心引力》成为“最佳影片”,制片人皮特功不可没。

  果断放弃演戏

  皮特成好莱坞传奇制片人

  所有人都在为“小李子”惋惜,其实布拉德·皮特也从来没有拿过奥斯卡“影帝”。在人生接近50岁的时候,皮特果断放弃了做演员,开始转型做制片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获得奥斯卡的频频青睐。2012年,皮特担任制片人的电影《生命之树》不但一举斩获了2011年的戛纳“金棕榈”,还获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可惜最后败给了《艺术家》。转眼两年过去了,这一次皮特制片的项目又一次入围,而且最终把小金人抱在了怀里。

  《为奴十二年》其实只有2000万美元的制作预算,这在好莱坞是标准的小成本电影,《美国骗局》制作预算是它的两倍,而《地心引力》则是它的五倍。皮特担任制片人,并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好莱坞报道者》认为,这是皮特和他幕后创作团队的一次全新冒险。皮特和他的合作伙伴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之前就看了史蒂夫·麦奎因导演的电影《饥饿》,并且被这部影片深深震撼,随后他们联系上史蒂夫,并表示非常愿意和他合作,只要能找到合适的项目。史蒂夫当时就问:“为什么美国电影极少涉及关于黑奴那段历史?”

  从那之后,史蒂夫开始和编剧约翰·莱德利合作,史蒂夫的妻子是荷兰的一名历史学者,她发现了《为奴十二年》这本书。这本回忆录很有电影感,所以剧本便以此为起点开始创作。故事写好以后,史蒂夫便马上联系了和自己合作过《饥饿》《羞耻》的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以及黑人演员切瓦特·埃加福特,影片就正式开拍了。

  由于经费原因,皮特不得不采取一些比较草根一点的宣传方式,比如把影片的首映定在特柳赖德电影节,之后又转战多伦多电影节,结果非常成功,拿下了“观众选择奖”。回到美国之后,发行公司把上映日期定在了10月,之后又在大学里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放映,让导演去现场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正是这样看起来一点也不需要砸很多钱的小活动,最终把影片一步一步送到了奥斯卡的舞台上。

  真实反映黑奴遭遇

  大量长镜头震撼人心

  也许很多中国观众都不相信,在我们这么热衷于拍日本侵华电影的同时,美国人却很少拍有关黑奴的电影。也许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相当残暴的一幕,所以白人导演往往不愿意去主动翻开这一页。近年来,让中国观众印象深刻的黑奴电影应该算是去年在内地上映并命运波折的《被解救的姜戈》。而史蒂夫·麦奎因正是受到昆汀的启发,才下决心要拍《为奴十二年》的。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被定为“R级”,也就是只限成人观众观看。因为电影中有很多对黑奴施暴的场面,鞭打、悬吊……这并不是导演想要制造噱头才拍摄的内容,而是历史本身就是这么残酷。史蒂夫说:“我就是用暴力的镜头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和我们走过来的路。”

  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经常把镜头定格在男主角的脸上,捕捉他的细微表情变化,史蒂夫的拍摄技法也被认为相当纯熟。很多媒体都对该片给出了正面的评价。《纽约客》说:“《为奴十二年》是描写美国奴隶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影片。”《纽约邮报》也说它是“继《乱世佳人》之后最伟大的关于美国黑人历史的影片”。 刘嫣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