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贵州侨史》获贵州省直机关2011年度工作创新奖

2012年02月20日 1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贵州省侨联网站消息,贵州省直机关2011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评结果揭晓,贵州省侨联组织编写的、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贵州侨史》获省直机关2011年度工作创新奖。本书的出版是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的充分体现。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中国侨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侨联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林军为本书题写书名。

  《贵州侨史》是贵州省侨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组织编写的一部研究性专著。该书记述了从远古至今涉及贵州侨界的纵向的来龙去脉以及横向的方方面面,是对有史以来贵州侨情、侨务的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其中贯穿“详今略古”的原则,以较大的篇幅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贵州的侨情变化、侨务工作机构设置与侨务工作开展的情况。

  克服困难,五易其稿。自2008年初以来,贵州省侨联组织侨情调研组,对贵州侨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第一阶段深入的贵州侨情调研以及广泛搜集相关论著、文献、文物、档案、访谈、影像、电子媒介与历史遗迹考察等资料的基础上,才开始各章节的撰稿。工作难度很大,原因在于历史资料稀缺湮灭,档案文献佚失消隐,事件线索扑朔迷离,有关人员庞杂分散,所涉地域辽阔阻隔,许多知情人在省外、国外。几年来,《贵州侨史》编写组克服重重的困难,在省委统战部、省人大民宗侨委、省侨办、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致公党贵州省委以及有关各厅局、大学、院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五易其稿,使得全书的编撰得以完成。

  全国侨界知名人士热心关注。例如关于贵州省海外侨胞的统计数据是20来万。但本书引进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结论,提出到2005年,分布在欧、美、亚、大洋洲等十几个国家的苗族已经超过170万人(近年则超过200万),他们主要是明清时期从贵州迁徙出去的,世界各地的绝大多数苗民也认为贵州是他们的祖居地,是他们的“根”;并且本书还指出贵州可以考虑对这一重要群体展开工作。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原主席林兆枢得知后,立刻与本书作者联系,深入了解。他说: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少数民族的侨史过去长期被忽视,现在应该加强研究。

  侨界与侨务工作者热烈反响。2011年11月7日,贵州省第七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侨联给参会的省领导、六侨部门负责人、嘉宾以及全体代表都赠送了新出版的《贵州侨史》。2012年1月4日,中国侨联八届六次常委会在北京召开,贵州省侨联向出席会议的常委赠送《贵州侨史》。我省侨界的老领导、老归侨侨眷纷纷表示:这本书的问世终于实现了大家多年的夙愿,看了之后觉得很重要、很亲切,许多内容反映了大家的心声。兄弟省份的侨联负责人及侨界也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贵州侨史》将成为各兄弟省份了解贵州侨情和编撰各省侨史的重要参考。一些涉侨工作者认为这是一本长期盼望的案头参考书,同时,书中对侨务工作的多项建议也是值得注意的。许多海外的杰出贵州侨胞也非常关心本书的编写,以各种方式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贵州史学界高度评价。《贵州侨史》得到了贵州史学界高度评价。贵州省史学会会长熊宗仁指出,本书在研究方法、资料来源、总体架构、观点开拓以及大量的考订辨正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创新与突破。我省著名史学家、贵州省方志办原主任范同寿认为本书编写的质量是靠得住的,填补了贵州史学界理论研究的空白。贵州省史学会秘书长林建曾对于本书文稿中众多的新见解、新提法表示认同和赞赏;比如,本书在贵州留学史方面有不少全新的挖掘,而他在自己的新著中就完全采纳了本书的研究成果。的确,由于全国侨史和省市侨史在此前尚无先例可循,所以,《贵州侨史》的编写在方法、材料、结构、行文、立论、考证等方面,都力争从头摸索,闯出新路。例如,关于侨史研究的范围,关于华侨、归侨、侨眷等概念的政策性界定,关于有关人士省籍的确定原则,关于历史地域与现今地理区划的关系等等这样一些起步阶段就必须厘清的范畴,都只有依靠自己,审慎考虑。

  《贵州侨史》的编写出版在贵州侨界,乃至全国侨界,已经并且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在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全国侨史、其他各省市侨史尚未编写出来的情况下,《贵州侨史》的率先问世填补了这方面的一大空白,也填补了贵州史学界的一大空白;同时,对于贵州的侨务工作也是一项尚无前例可比的成果。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