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温籍港胞胡焕章迎来百岁寿宴:百年岁月 爱国人生

2012年02月29日 09:13 来源:温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温籍港胞胡焕章迎来百岁寿宴:百年岁月爱国人生
近百亲友为港胞胡焕章先生举办简朴但又温馨的百岁寿宴。 刘伟 摄

  雪山路59弄,一个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独门独院。宽敞的院子里,花蕊吐芳,花香四溢;堂屋的墙角,砖墙上布满青苔,仿佛在述说着那些久远的岁月。

  离预约的时间尚有20来分钟,胡焕章老人已早早坐在堂屋等候,脸色红润,慈眉善目。唯有不再灵敏的耳朵,才透露出岁月对百岁老人的浸染痕迹。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老人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区偷运物质;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身居香港的他冲破反华势力对我国经济的重重封锁,毅然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改革开放之时,在外汇稀缺的年代,已近古稀之年的胡焕章,响应政府号召筹建起了华侨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的人脉,竭尽所能,沟通两岸三地的温籍侨胞,以吸引外汇存款和外汇投资……在胡焕章老人的百年岁月,传奇人生里,写满了爱国的篇章。

  冒战火,暗中支援解放区

  1913年2月,胡焕章出生于瑞安城关的书香门第之家。小学毕业后,即被父亲送往温州一家钱庄当学徒学习财务管理。三年的学徒出师后,胡焕章先后出任平阳县农民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的职员长达10年,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并结识了年长几岁的工商界人士王国桢。彼时,王国桢已在福建创办有南强公司,从事货物航运。1944年,温州遭遇第三次沦陷,战火中,胡焕章辞去了银行工作,跟随王国桢南下经商,负责公司的财务。

  当时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越烧越烈,进出温州的商路越来越不通畅,温州的土产运不出去,日用品运不进来,形势日益严峻。尽管胡焕章负责南强的会计财务,但他也要亲自押运货物。当时他负责从平阳矾山采购明矾,运至温州,再转运重庆,常常身携巨款往返来回。这种生意利润高,但风险大。一旦货物落到日寇手中或遭遇土匪,轻则血本无归,重则人财两空。

  “一次货物运到浙江兰溪,就碰上了江山沦陷,三只蚱蜢船上的货物全被日本人没收,随船的5个人也被日本人抓过去,关在了猪圈。”胡焕章举起三根手指比划着说,“足足关了三个月,王国桢才派人找到了我们,将我们营救出去。”

  抗战胜利后,又紧接着解放战争。为避免国民党军对货船的围追堵截,胡焕章和王国桢、王国桐兄弟等8人在香港注册了侨联货运有限公司,将货船的船籍登记在香港,挂上英国旗。恰在此时,国民党海军封锁沿海各口岸,还强行将上海航商的海轮迁至台湾。侨联货运有限公司的海轮,因为挂着英国旗,才可以往来香港及国内各口岸,并将解放区急需的汽油、面粉、烧碱、煤炭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各口岸。

  掷万金,回乡建起“华侨屋”

  在胡焕章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中,许多记忆片段已消逝在百年岁月中,但唯独一段有关“广交会”的记忆,印象深刻。老人拿出了一张珍藏已久的老照片。照片正面是一个俊朗青年,在一个纪念碑前的留影,身姿挺拔。照片背后留有“广州,中苏友好大厦,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一行字。这一行字也引出了老人另一段爱国篇章。

  那是1957年4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外汇从国外进口工业设备和稀缺生产生活资料,而西方国家则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直接指导下,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的中苏友好大厦举办,意在为国家建设筹集外汇。

  为参加广交会,王国桢倡议成立了外贸进出口公司——联记南北行,胡焕章出任总经理。当年4月,胡焕章就带着众多海蜇皮、金华火腿、笋干、松香、明矾、瓯洋伞等浙江土特产参加了首届广交会。说起第一届交易会,老人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摆摊、面对面地和客商交流的场景,他做成的第一单生意是卖给新加坡客商,价值百万港币的海蜇皮。现在回想起来,早期的交易会上主要是农副产品,而客商也主要是来自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第一届的交易会总成交额并不理想,但在外汇急缺的年代,这样的交易会,确实为“出口”换外汇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在随后的21年,胡焕章一年两次,一届不落的连续参加了四十二届广交会,一直到1978年他离开联记南北行为止。

  说起与外汇相关的往事,陪同记者前往采访的朱景璋先生有话要说,作为胡焕章的老同事,他还了解不少关于胡老为温州筹措外汇的事情。他说,当年中央缺外汇,地方更缺。1960年,胡老一掷4万港币,在政府规划的华侨新村带头用外汇买房,建起了气派的“华侨屋”;那个年代,农民种田用的化肥都要进口,需要外汇来买。知道家乡的情况后,胡老二话没说,捐了15吨的肥田粉;华侨中学、华侨饭店建设,众多带“侨”字的工程,胡老均十分热心,出钱又出力。

  回故园,竭力架通陆港台

  “胡老在港近40年,除了将温州土产出口赚外汇,架通了连接世界贸易的桥梁外,他还是联通陆港台知名工商界人士的重要桥梁。”原华侨投资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严路明介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的特殊年代,胡老热心地当起了信使,为众多分处在海峡两岸的亲人联通了信息,之间曾为苏步青、陈梅豪等温州众多乡亲找到了在台的亲人,几十年来义务为他们转交信件、财物等,如此一来,他结交了众多在港、台,以及海外的知名温籍工商界人士。

  1980年,温州政府计划成立华侨投资公司,看中胡老在商界良好的信誉和人脉,市政府邀请胡焕章出任华侨投资公司的副经理(此时,经理为副市长兼任)。胡焕章二话没说,搁下香港的产业回乡上任,承担起华侨投资公司的筹建和实际运转工作。

  朱景璋介绍,记得华侨投资公司做成的第一单信托投资业务是促成温籍在美侨领林宝森、香港温籍港胞胡志贤、黄崇川、王铭鑫联合投资,引进何朝育先生在台湾生产的33吨尼龙丝的实物投资。当时温州还没有设立海关,所有的进口手续都要跑北京海关申请,年近70岁的胡老,厘清千头万绪,一路辛苦地跑下来,最后为公司盈利8.6万元(外汇已换算成人民币)。而这一笔成功的实物投资,不仅为温州引入了时尚的尼龙丝制品,且还赚了钱不说,更大意义是消除了海外侨胞、港、台同胞对大陆政策顾虑,随后,知名众多温籍侨领、港台同胞就是看在 ‘四老’(胡老,黄国定、余毅夫、陈良模)的声望上,才放下对大陆政策戒心,积极回乡投资,为温州的改革开放,引进了初期可贵的外汇启动资金。严路明说,“最难能可贵的是,胡老在华侨投资公司任实职的10多年,对政府给的工资报酬,分文未取。“

  百年岁月,在胡老身上沉淀出的人生,是和美,是幸福。2月18日,胡老百岁寿宴上,将近百名亲友和同事,从世界各地汇聚温州为胡老送上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看着子孙贤孝,重孙成群,昔日老友,健康精神,老人眉开眼笑,脸色愈发红润。(郑海华)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