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眼中的湖南:转变之快让人意外

2012年08月26日 2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长沙8月26日电 题:华媒眼中的湖南:转变之快让人意外

  作者 鲁毅

  “不可思议”、“超乎想象”、“震撼”……在“‘四化两型’看湖南——行走中国 全球华媒高层湖南行”采访活动中,这些词语不断从嘉宾口中冒出来,不禁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也冒出疑问:“湖南有这么好吗?”

  为期七天的行程中,华媒高层们深入走访长沙、株洲、湘潭、怀化、湘西等地,用他们的视角和切身体验,真切感受快速“转变”的湖南。

  百姓是“两型”最大受益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出湖南的城市竟有这样一番景象。”对初到湖南的英国《头条辰报》互联网总监林颖恒而言,湖南的村庄建设、城市规划都让他意外。

  走进长沙的光明村,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灰瓦白墙的复古名居,直达山顶的青石板步行登山道,整齐摆放的分类垃圾桶还有太阳能路灯、农户射灯等公共设施,让采访团的嘉宾们纷纷感叹湖南之行的所见所闻“超乎想象”。

  祖籍湖北的科特迪瓦《西非华声》主编金浩来湖南不下十次。他说,每次都能看到很多变化,这次印象最深的就是株洲这个曾经的“污染城市”。无论走到哪条街道,都能看见两旁绿树成荫,烟囱林立、黑烟四起的情形已无处可寻。从长株潭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绿化培植,都能看到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快速推进,最令他振奋和欣慰的是“在湖南两型建设的落实中,随处可见让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实践”。

  从长沙的两型村庄的设施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建设,再到株洲整个城市的绿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每到一处都可以从细节上看到湖南官员在两型社会顶层设计中以及措施的具体落实中纳入的民生考量。”毛里求斯《华侨时报》总经理刘卿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一路走来,当地老百姓都待人文明、热情,从他们眼里的自信、信任,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

  清新的空气、亭台楼榭廊桥的景致格局……一走进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洋湖湿地公园,采访团嘉宾就对这里的环境赞叹不已。

  这个占地6000余亩的湿地公园被分为多样性展示区、湿地科教区、湿地生态保育区和河流湿地等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以构建生物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汇聚了3000多种植物和300多种鸟类,还能利用生态湿地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了解到该公园的科学规划,美国中文电视台新闻记者阮立说,“在湿地保护上将原有的湿地合理规划建设成市民休闲公园,这是生态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值得推广。”

  洋湖湿地的科学规划只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一角。自从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获批以来,建设节水型城市、集约节约用地、排污权交易等一系列试点在湖南渐次展开。各地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新型工业化考核内容,牢固树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城镇绿色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

  “湖南的经济、环境、城市面貌在最近几年能发生颠覆性转变中,可以看到湖南从高层官员到各地市官员百姓对湖南两型规划的全力支持和落实力度。”金浩说,“正因于此,我们这次来湖南才能看到这样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