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天一总局见证百年侨批史 后人冀加强保护

2013年03月12日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福建天一总局见证百年侨批史后人冀加强保护
    福建省文物管理部门将联合漳州市政府对“天一总局”实施文物保护。图为,曾用于登记钱银的柜台窗口已用红砖墙封死,成为一间居室的客厅。 王欣 摄
    “天一总局”遗存有不少由海外运回的精美装饰,原来一楼的饭厅玻璃上分别写着“吃饭时刻”4个大字,而如今写着“时”字的玻璃不见了踪影。 王欣 摄

  中新网漳州3月12日电 题:天一总局见证百年侨批史 后人冀加强保护

  作者 张羽 王欣

  在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内的角美镇流传村,蜿蜒小巷深处,静静矗立着一座南洋风格的两层建筑,大楼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精美石匾,上书“天一总局”四个大字。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侨批局旧址。

  最近,《天一总局旧址文物保护规划》获福建省政府批准对外公布,文物管理部门即将联合地方政府对“天一总局”实施文物保护。

  创办于1880年的天一总局,早期主营菲律宾与闽南地区之间的华侨银信传递及汇兑业务。当时,中国在南洋没有设立邮政及银行机构,天一总局成为华侨与中国内地信函物品传递的主要流通渠道。其创办人郭有品,是福建省龙溪县流传社(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人。

  “北楼”是天一总局的对外营业场所,步入楼内,门厅正中央悬挂着郭有品的肖像画,以及一张翻拍处理过的全家福。今年82岁的郭国松是郭有品的曾孙,他告诉中新社记者,现今楼内居住的大多为郭氏后人。

  “北楼”外观南洋风格鲜明,内部却沿袭了闽南建筑的特征,楼内遗存不少由海外运回的精美装饰物。一楼的一间库房房门因年久失修已无法关上,门上装有4面蓝色玻璃。原来玻璃上分别写着“吃饭时刻”4个大字,而如今写着“时”字的玻璃不见了踪影。

  “玻璃是郭有品特别从香港带回来的,这里便是当年的饭厅。”郭国松说。

  谈及天一总局名称的由来,郭国松说,“天一”二字,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先祖郭有品用这二字作为信局的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其创办侨批局的仁爱之心,天一总局一直视诚信为“生命线”。

  以“仁爱”为服务根本的理念,也渗透在天一总局的建筑设计里。郭国松指着库房一处用于排水的门洞说,“闽南地区天气湿润,夏天时常遭遇台风,将库房底座加高,并设计用于疏通雨水的大洞,雨天里一楼也不至于受潮。这样侨胞们需要汇寄的物品安全也得到保障。”

  天一总局以“信誉第一”赢得海外华人之心,深得华侨信赖。其业务区域也因之迅速扩展,分支机构遍及国内的厦门、泉州、上海等地,并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外华人华侨主要聚居地增设分局。据资料记载,鼎盛时期共有总分局32个,雇用职员500多人。

  郭有品年幼丧父,生活困顿,17岁便离开家乡闯天下。如今,郭有品勤劳朴实、敢于拼搏的优秀品格得到传承,家族内仍有180多人在海外打拼创业,分布于西班牙、阿根廷、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21年,经过10年备料、建设,郭有品及其家人的新住所“宛南楼”以及“陶园”落成。“宛南楼”模仿孙中山故居风格建设,“陶园”中曾建有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石砌小道曲径通幽,佳木葱茏,百花争艳,这在当时的流传社显得十分抢眼。

  经历一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如今的“陶园”已失去当年的繁华,庭院中杂草重生,亭台等遗迹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破坏,部分院落被村民占用,搭起了食用菌栽培室。

  “现在,父亲的同辈人只剩下两位,作为有品公的后人,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天一总局保护下来。”郭国松说。(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