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散发亲情余温 中国侨批:含情脉脉两地书

2013年04月23日 13:23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散发亲情余温中国侨批:含情脉脉两地书
1919年,泉州籍华侨曾云螺夫妇写给岳伯母的侨批。
信中,曾云螺夫妇请岳伯母为其小儿生辰祈祷平安,办理民间俗事。

  今年60多岁的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柯木林是最早研究侨批的专家之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在念小学的他常常跟着父亲去一个叫“批局”的地方,为生活在厦门海沧的姑姑汇款,并附上一封信。侨批是他们联系中国大陆亲人感情的纽带。大学毕业开始,他就投身于侨批的研究。

  他说,侨批让他在个人感情上、在华侨的身份认同上,找到了归属感。

  4月19日,“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工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年6月,中国侨批即将冲刺《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的世界意义和遗产价值,再一次受到世界瞩目。

  两地家书,散发亲情余温

  侨批是海外华侨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批”是福建方言对书信的称呼),又称“银信”。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可提供目录的侨批档案有20万余件,其中福建3万余件。这些历经百年的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侨眷的两地家书,饱含着华侨与家乡的脉脉亲情,至今仍散发余温。

  去年9月,新加坡宗乡联合总会与泉州市档案馆等合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展出,竟然有超过7万多人前来观展,许多参观者当场哭了起来。而原定四个月的展览,也转至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三个分馆,将一直展出到今年5月份。

  “许多人在展览上看到了自己父辈的字迹,顿生了感情;许多人看到侨批上的内容,勾起了儿时的回忆;许多人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寄的信,原来就是给家乡寄去的侨批。所以他们在会场上就哭了。可见,侨批虽然是家书,但如今真正成了全人类的遗产。”柯木林说。

  新加坡是华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曾经是东南亚侨批的中转站。对于新加坡人来说,侨批既熟悉又陌生。曾经兴盛,后来没落,但直到现在,许多侨批局的招牌还能在新加坡的街头看到。

  同样,在马来西亚、泰国、日本,乃至在欧美,虽然侨批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含情脉脉的两地书,依然能勾起华人华侨对家乡或祖地的无限情思。“中国的移民更加喜欢搜集和保存家族的信件,他们认为家庭成员的信件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即使他们到了海外,与家庭成员的通信也会保留下来。”英国加迪夫大学教授班国瑞说。

  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露希安娜·杜兰蒂,看到中国有数量庞大的侨批,其中拥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历史信息,这让她非常羡慕:“我来自加拿大,加拿大也是移民国家,我特别能理解侨批作为移民联系着母国与移民国之间关系的纽带,它是跨越文化、跨越国界人类共同文化的行为,特别有意义。”

  神秘档案,“世界价值”打动外国学者

  来自英国的班国瑞教授从事国际移民信件方面的研究多年,令他特别惊奇的是,在中国侨批最兴盛的时期,中国还是落后国家,许多移民是文盲或半文盲,为什么偏偏中国移民能创造并保留如此珍贵的档案遗产?

  在班国瑞看来,中国人对文字的尊崇和宗族的力量对侨批的保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说:“中国普通人对历史遗留的档案资料有敬畏之心,他们对文档的保留很多是自下而上的,这在其他文化中很难看到。许多中国人,即使是文盲,也会想方设法给家乡亲人写信。”班国瑞认为,中国侨批的收藏和整理特别重要,可以丰富国际移民研究这一块空白。

  对于许多东南亚国家来说,侨批也是研究本国历史的重要资料。马来西亚大学教授黄子坚表示,在完整而又具系统性的侨批中,可以看到马来西亚与中国政府关系的起起落落。“在这些陈述汇款的信件中,有成千上万的华人向他们的家人描述他们在马来西亚的状况,这是研究马来西亚华人生命史很重要的史料。同时,中马两国的关系带来了汇率、信息交流等一系列的变化,这在侨批中得到了实证和体现。”

  美国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教授杜荣佳研究了美国早期华人书信与侨汇的资料,他表示,侨批的研究对美国移民政策具有现实意义,“如今美国正在开展一些移民法律改革的讨论,我们现在不停地在说要为移民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保存这些档案,以便更好地理解移民对世界社会变迁的作用”。

  世界记忆,用数字化传承

  此次侨批冲刺《世界记忆名录》,是福建与广东两省合作申报的。福建现存的侨批档案主要集中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福建省调查到的侨批档案有3万多件。

  福建侨批档案的申遗工作始于2009年1月16日,经过多年的努力,2012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对于侨批的保护与传承,许多专家达成的共识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记忆,把保护工作继承下去,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数字化工作。“我们有一个挑战,就是向年轻一代传播这些保护意识,并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年轻人需要看到这些资料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做好数字化,我们的年轻人和更多普通人都能受到这些文化的滋养。”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瑞·埃德蒙森说。

  其实,对于侨批档案的数字化,我省早已启动相关工作,2011年,我省开展了福建省侨批普查活动。通过普查,掌握了福建省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民间侨批的收藏情况,并通过数字化,逐步整合福建省侨批档案资源,建立了以福建省档案馆为主体的福建侨批档案文献信息中心。同时,开展泉州市侨批局遗址、史迹的踏勘拍摄工作和侨批从业人员口述历史的建档工作,建立口述侨批历史影像和录音档案。

  “过去是我们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我们未来的历史,保护好我们的今天,保护好我们的未来,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露希安娜·杜兰蒂说。(吴旭涛)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