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尼归侨追忆父亲:“回国是这辈子最正确选择”

2013年07月08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郑州7月8日电 (王秋兰)家住河南郑州的印尼归侨郑木梅,每当提起她去世多年的父亲,内心深处总是有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1953年,我的父亲郑朝文从印尼的邦加岛回到祖国后,他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动力源泉。”郑木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笔者见到了64岁的郑木梅,只见她从一白色信封里拿出一沓旧照片,这些一张一张的黑白照片不只是记录了一个瞬间,更是充满了她对父亲郑朝文的深切怀念。

  郑木梅边向笔者展示这些充满着回忆的黑白旧照片边介绍说,她曾听父亲提起关于祖辈们当年从家乡飘洋过海来到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一些事情。她们在印尼邦加岛有近两百年的居住史,从祖辈算起到郑木梅这一代算是第六代人了。很早以前,祖辈从老家广东出发,通过出卖苦力漂洋过海来到了印尼的邦加岛。当时一块来的还有一大批的广东老乡,受传统观念影响,当时人们认为,如果当女人外出乘船会给出行的其他人带来灾难,所以当时出去的都是男人。到了邦加岛之后,祖辈们就开始起早贪黑的忙着挣钱,等钱赚够了好用来赎身,以早日获得人身自由。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赎了身,获得了人身自由,后来,祖辈们就在那里扎下了根。为了繁衍下一代,祖辈们就与当地的女子通了婚。但是祖辈们始终未忘记,无论身在何方,身体里流淌的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1953年,载着一代又一代海外游子“回家”的梦想,年仅四岁的郑木梅跟随父母乘着远洋轮回到了祖国。“因为在邦加岛从事过锡矿开采工作,对水泵的操作流程也较熟练,所以我父亲被分配到了河南巩县(今巩义)的建材厂里,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父亲将满腔热血的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工作上严于利己,一丝不苟,多次受到厂里领导的表彰和认可。”郑木梅自豪的告诉笔者。

  “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会因为一些人是领导就说一些好听的话,这也许是大多归侨的一个共性吧。”郑木梅向笔者讲述道:“一次,父亲像往常一样在深井下作业,突然间发现水泵出现了一些故障,因为当时生产的砖、瓦都需要水,作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时如果把机器关停的话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如果不关停的话就会引发其他的问题,后来他就给厂里指挥部打电话反映在了这一情况,并希望他们赶紧派专业人员到这进行补救。结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指挥部领导带着专业人员才赶到。父亲本来就是一个时间观念性强且严于利己的人,看到那种情况后,当时就与那个人进行了理论,没说几句话,两个人便发生了争执。最后,双方还受到了厂里处罚。但是,在父亲看来,厂里设备能正常运行,受到一些处罚这些都是值得的。”

  让郑木梅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过着极其艰难困苦的日子,榆树皮、槐树叶、茄子叶……这些只要能吃的东西都成了人们充饥的食物。所以,对于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来讲,生活尤其困难,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再次选择出国。父亲很不赞成这些人的做法,只要是他身边有出国想法的人,他都会极力去劝说、阻拦。

  郑木梅向笔者讲述道:“姨妈没有子女,所以七姐从小是跟着姨妈长大的,他们回国后便在广东工作,后来姨妈就得了血癌,由于医疗条件落后、设备不完善,遗憾的是到最后也没有能挽回她的生命。姨妈的突然离去对姨夫打击非常大,他认为如果当时在国外治疗,姨妈也不会离他们而去,所以姨夫决定带着七姐再次出国,父亲知道后,立刻从河南赶到姨妈家,想要把七姐带到河南。尽管父亲极力劝说,但是到最后也没能拦住他们。后来,父亲想明白了,也放下了这个念头。七女儿与她毕竟相依为命多年,感情也比较深,倘若这个时候让他们分开,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我父亲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利索能力的帮助别人。”郑木梅回忆道:“我们家一个邻居是个技术人员,由于其家庭背景的一些原因,在文革期间,还对他进行了批斗。当时他家里有一个孩子还要上学,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父亲知道后,从家里仅有的一点吃的东西分出了一部分,晚上偷偷给他们送去了一点吃的东西,邻居为此还感动了好久。”

  “小时候,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这一辈子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但是一定要把我的儿子和女儿培养成有用的人。所以在学习中,父亲对我们严格要求。通过努力,我们姐妹几个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也是让父亲最高兴的地方。”

  由于经常下深井作业,吃饭、工作都在阴暗潮湿的深井下进行,受环境影响,郑木梅的父亲得了类风湿,双腿浮肿,行动起来非常不便。然而,当郑木梅的父亲与人们闲聊时,他总会笑着说这么一句话,“回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你们看我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已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了。”然而每每说道此事,郑木梅的父亲都十分欣慰,也非常自豪。

  “转眼间,父亲去世已经多年,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背影,都已经成为我心底上深刻的烙印,同时也影响着我的下一代。”郑木梅告诉笔者。(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