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商朱恩馀:与苏州结缘一生 向苏州捐资逾亿

2013年10月15日 14:54 来源:苏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港商朱恩馀:与苏州结缘一生向苏州捐资逾亿
朱恩馀近照(图片来源:苏州市侨办)

  苏州是朱恩馀的“外婆家”,这里有他和太太一起选址建造的工厂,这里是他和父辈们“教育兴国”梦想的起始点。朱恩馀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一位“特殊”成员,他是这里的荣誉市民,他是苏州很多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的捐赠者。

  【人物名片】

  朱恩馀,苏州首批荣誉市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先后向我市(苏州)22个单位慷慨捐资超过1亿元。

  走进朱恩馀在高新区工厂的办公室,墙上的一幅水彩画引人注目。画里粉墙黛瓦,青石路面,小巷小院,都是典型的苏州风光。在办公桌旁还有另一幅风格类似的画。朱恩馀说,他很喜欢描绘江南水乡的画作,“这是苏大的学生特意创作并赠送给我的。”

  虽然年过八旬,朱恩馀先生还会经常从香港来到苏州,他和这座城市之间,有着特殊的情结。苏州承载了这位八旬港商对亲情的回忆、记录了他拓展事业的雄心和捐资助学的情怀;而朱恩馀的人生也折射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化。

  小小少年的“外婆家”记忆

  从小在上海长大,苏州是朱恩馀的“外婆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常常自己坐火车回苏州看望外公。“我外公家住在小九思弄,那个时候古城墙都在,苏州城里人很少,街道不宽,有的巷子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来苏州看外公,是我对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时隔六十多年,小时候的苏州对朱恩馀来说仍旧历历在目。印在当年少年心上的,除了慈爱的外公和江南的好风光,还有父亲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在朱恩馀十岁时,父亲朱敬文先生在皮市街创办了敬文义校,向穷人提供免费教育。以此为起点,朱氏家族开始了持续近八十年的捐资助学慈善事业。

  1948年,朱恩馀随父亲定居香港。再次来到苏州已经是30多年后的1981年。30多年里,朱恩馀读书、留学英国、回港创业、接手家族产业……曾经那个在苏州古城墙下玩耍的少年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朱恩馀回忆起再次踏上苏州时的情形,非常感怀。“那时候,人们生活还挺困难,我和太太上街想找个水果摊都难,哪里像现在想吃什么水果都能很方便地买到。”不过,朱恩馀感受到更多的是感动和欣喜。这座城市秉持了尊师重教的风气,这里的人还如印象中那么温和善良,“走在大街上,虽然大部分人还都穿着灰色或者蓝色咔叽布  衣服,但却能感觉到大家都种想做番事业的勃勃生机”。

  这次重逢,开启了朱恩馀和苏州的新情缘。延续父亲开办敬文义校的教育的慈善梦想,朱恩馀开始了对苏州教育事业的捐助。他特意找到敬文义校旧址。让他惊喜的是,这里依旧是一所学校。他当即决定资助这所学校近5万美元。1985年,1000平方米的育才楼在朱敬文先生创办的义校旧址建起来。此后,学校每一次发展都有朱恩馀的慷慨捐赠,这所学校也被命名为敬文实验小学,经过三次改造扩建,该校已经成为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容纳1550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

  近30年来,朱恩馀先后向苏州教育、慈善事业捐赠超过1亿元人民币,在江苏捐款已经累计达到了1.5亿元。“最近几年,捐款大多源自香港的房租收入。”朱先生坦言,近几年经济形势复杂,他设在广东的企业盈利受影响,但朱恩馀每年的捐款保持在三千万元。

  回乡创业的N个“第一”

  朱恩馀身上有着许多“第一”:1991年苏州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期间,他第一个捐款100万港币;作为商人,他还是第一个在高新区投资的港商。

  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朱恩馀对苏州的经济发展也很关注。“高新区刚刚开发建设,飞利浦的工厂还没建成的时候,苏州的朋友们就带我到高新区考察”。当时,朱恩馀在香港的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于是,苏州成为他拓展事业的福地。朱恩馀现在仍记得他和太太在高新区规划沙盘前挑选厂址时的情景。当时,除了飞利浦的工厂,沙盘上所有的地皮都还没主人。“我太太说,咱们办的是制衣厂,用不着临街。于是就买下了现在这块总共60亩的地块。”朱恩馀还常常在朋友们面前给苏州做“广告”,在他的广泛联络下,许多海外同乡、朋友陆续在苏州投资办厂。

  现在年逾八旬的朱恩馀仍然亲自处理厂里事务,每年要来苏州很多次。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苏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他作为首批荣誉市民被邀请列席开幕式。在政协会议开幕前,周乃翔市长亲手将朱恩馀在苏参加活动的画册送给他,这是苏州政府和人民对他的感谢和情谊。

  朱恩馀说,他对三件事情非常感激。第一,就是没出身在富豪之家,从小父亲和长辈对他的要求严厉,让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做些事情;其次,每当有人赞赏他对苏州以及其他地区的慈善捐助时,他都会感谢苏州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让钱花在值得的地方;第三,他常对媒体说,自己赶上了苏州这座城市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他与苏报】

  “《苏州日报》像导游带我触摸苏州”

  朱恩馀说,每次入住苏州的宾馆,他都会读房间里提供的《苏州日报》。虽然时常到苏州工厂处理事务,但是所到之处毕竟有限。“《苏州日报》就像是一个导游,带着我看到苏州这座城市全方位的情况。从这份报纸上,我了解到了苏州更多的发展变化。而且,报纸本身也在变化,越来越有国际报纸的风格。”朱恩馀说。 (梁海燕)

【编辑:邹春光】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