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九旬老归侨:把写信当成人生的一大乐趣

2014年05月23日 14: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郑州九旬老归侨:把写信当成人生的一大乐趣
黄锡奎老人近期收到李金昌老人的回信.

  中新网郑州5月23日电 (王秋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与科技创新的年代里,“信封”、“邮票”、“信纸”这些看似熟悉的词汇似乎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甚至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直到今天,家住河南郑州的九旬老归侨黄锡奎仍然坚持写信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并且把写信当做后半生中的唯一乐趣,像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已经坚持了差不多有40年的时间。

  黄锡奎是一名印尼归侨,现年已经92岁,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所以他本人很少外出,自然而然,看电视、读报纸也成为了他现在主要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时候能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收到一封信件,他或许会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好多天。

  老伴张秀玲介绍说,黄锡奎每收到的一封信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即便是年代已经很久远的信件,现在看起来却仍然非常完整。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独自一人细细回味曾经与朋友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黄锡奎回国,在回国前印尼的朋友们送给他了几本厚厚的留言册,每一张留言纸上都写满了朋友们的祝福,还附有二寸或一寸的黑白单人照片。黄锡奎说,现在那些朋友们中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听力已经下降,甚至有的吐字已经不清晰,所以通过电话或者写信能联系的老朋友也越来越少。“早些年,与这些朋友联系最初也就是通过书信来往。但是由于当时家庭生活不富裕,一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用在了一家人的生活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生活富裕了,我开始写信给印尼的朋友们,我们相互问候、相互送祝福。”

  “一些朋友认为我在经历了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之后,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们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当我得知他们在印尼的工作以及生活都非常顺利时,我心里也非常舒服,并逐渐把写信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黄锡奎说。

  时间在流逝,科技在进步,渐渐地黄锡奎家中安装了固定电话后。退休后,他的大部分退休金都用在了与朋友之间的通话中,之余,仍然不忘与给其他一些老朋友写信。慢慢地,朋友们一个个年龄都大了,听力不好,甚至有一些已经去世,电话能联系的人也越来越少,写信能回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与李金昌的老家都在金门,只是我们去印尼的时间不同而已。然而我们都是思想进步人士,在很多问题方面我们的看法和认识都非常一致。李金昌是个文人,喜欢写一些文章刊登在杂志上,一直到现在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前我们有时候还能电话联系,后来他听力不好,无奈下我们两个又回到了最初的联系方式——写信。他经常会把他的作品邮寄过来让我点评,有时候我会写一些诗邮寄给他。这一来一回都已经有差不多有四十年的时间。”

  说话间,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子从卧室里拿来一封李金昌老人的回信,信封里面还有一沓信纸,每一张正面附有李金昌老人刊登的文章,信纸的背面也没有丝毫浪费,正是李金昌老人写信的内容。内容很平实,也很真切,更多的是两个老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和寄托。

  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是每一封信黄锡奎老人仍然写的非常仔细。近年来,黄锡奎因右手患有关节炎,往往写一封信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在正式写信前,他总是先写在一张纸上,然而所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并且没有遗漏的情况下才会正式写到信纸上。然而还他总是埋怨自己不如以前写字那么美观。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两个老人之间仍然写信联系,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能把写信当成人生中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们做儿女的也很开心。有时候,他不小心把地址写错了,邮递员只要看到我父亲名字,就会亲自送到家让老爷子进行二次补充,就因为在郑州即叫黄锡奎又是老归侨的只有我父亲一人,几十年来,他们之间已经相当熟悉了。”黄锡奎的儿子黄伟光告诉笔者。

  “像我们这么大的年纪的人越来越少了,能够写信能回信的人自然也不多了,现在还能有一个朋友给自己写信,能给自己一个希望、一个念想,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黄锡奎满怀信心的说。(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