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29国发表联合宣言抵制欧盟碳税 各国将采取反制措施

2012年02月23日 09:5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从去年年底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今年的1月1号起单方面启动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规定,凡是飞往欧盟的飞机都得向欧盟缴纳减排费用,即便航班的大部分行程都不在欧盟境内。此项政策一出,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29国发表联合宣言抵制欧盟对航空业征碳税

  北京时间昨晚,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球3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欧盟航空碳税特别会议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又传递出怎样的声音?

  当记者昨晚打通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吉原在莫斯科的电话时,他刚刚从闭幕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回到宾馆。

  吉原:一共有32个国家参加会议,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现在至少有23个国家表示可以签署宣言,另外一些国家他们需要请示国内以后再答复能不能签署,但是现在看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吉原解释道,这次莫斯科会议宣言能成功达成一致,与国际航空减排的一个共识有关。

  吉原:这是一种多边的国际事务,欧盟通过一个法律来规定这件事情怎样处理的话,就违背了国际事务处理的原则。它是非常粗暴的,所以大家要求它放弃这种单边的做法,回到多边磋商解决的渠道上来,这样这件事情才可以解决。现在我们的立场、各国的立场都已经表明了,而且各国准备对欧盟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也已经商量清楚了,下面就要看欧盟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处理这件事情。

  虽然与会各国立场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立法禁止、有的国家采取征收费用的办法来反制欧盟,而中国则发布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指令。

  吉原:这个指令发出以后,我们也在等待欧盟方面正式的回应。但到目前为止,它只是做一些口头上的表态,还没有正式的回应,它也希望跟我们正式的来谈。我们相信这一次莫斯科会议宣言通过以后,这个宣言会正式提交给欧盟的有关方面,我们也希望欧盟接到这个宣言之后能做出一个积极的反应,能够认真的对待各国的立场和各国的关切,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

  如果欧盟态度没有改变 未来可能会在沙特阿拉伯召开下一次会议

  就在本次莫斯科会议召开之前两周,此前一直持强硬态度的欧盟方面出现戏剧性的变化,7日,欧盟气候行动司司长德贝克表示,如果今年各国在创建全球排放控制体系上取得显著进展,欧盟或将暂停实施要求航空公司为其温室气体排放承担责任的新法规的部分内容。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看来,欧盟态度的松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邹建军:首先从欧盟内部来讲,它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去减排的话,要上一套清洁系统,利用这种系统,每一吨可能要30块钱,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交易价只有5块钱,那我又何必要采取这个呢?我采取这个的话,我自己要付出25块钱/吨的成本;另外,没有完整的市场交易体现情况下,强推涉及这么大范围的国际运动,确确实实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在的这种松动,我觉得也很正常,因为这跟它内部的困难是有直接关系的。

  不过,在欧盟正式表态放弃之前,反对的声浪还难以停止。吉原介绍说,如果欧盟态度没有改变,未来几个月内很可能会在沙特阿拉伯召开下一次会议。

  吉原:我们希望能够给欧盟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要它真正重视这件事情,真正有积极的态度,不要以为自己立了法以后,好像这些事情都是按照它的步调来走,因为它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破坏了国际上的秩序。

  经过两天磋商有29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发表联合宣言,提出了反对欧盟单方面向他过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的具体措施。

  联合宣言包含一揽子可选择的反制措施,各国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这些措施包括利用法律禁止本国航空公司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修改与欧盟国家的开放天空协议,暂停或改变有关扩大商业飞行权利的谈判。

  俄联邦运输部部长伊戈尔·列维京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现在将民航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时过早,在各国为就限额贸易问题制定协调行动方案前必须抵制欧盟指令对各国航空公司的影响。

  同时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副部长瓦列里·奥库洛夫22号对记者说,俄运输部正在拟定有关禁止俄航空公司开设碳排放交易帐户的法案,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国家杜马,此外俄罗斯还可能拒绝欧盟航空公司增加赴俄的航班数。

  (记者汤一亮 张加宁)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