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大宗商品创3个月新高 输入性通胀压力难减

2012年02月23日 12: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面对一季度大量债务到期的压力,虽然金融市场仍未摆脱“欧债危机定律”,但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创新高。数据显示,目前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重新回到了3个月高点600点关口,今年来已累计上涨了逾6%,相当于削减了去年全年跌幅的一半多。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当前市场基本面并不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但风险的改善以及全球央行继续宽松的“苗头”带动了市场的强势,国内市场未来输入性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仍难减。

  大宗商品“工强农弱”“外强内弱”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价格在2011年9月份伴随市场的恐慌情绪一度快速下挫,引发市场对“硬着陆”“欧元崩溃”等一系列的猜测和担忧,但仅隔两月,大宗商品从12月中旬触底来再次持续反弹,包括铜、原油等品种纷纷创下了阶段新高。

  截止到22日收盘,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主力合约重新回到6万元上方,年内来的涨幅接近10%,相当于去年全年跌幅的一半。与此同时,包括橡胶、塑料等工业类商品也都持续反弹,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价格基本回到了去年9月份下跌时的水平,每吨报价接近3万元。

  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监测的现货市场价格数据也显示,1月份在监测的近200种大宗商品价格中,接近50%的产品环比出现上涨,2月份上旬环比继续上涨的品种则达到50%,涨幅最大的丁苯橡胶环比上涨了近8%。

  国际市场上的涨势更大,由于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包括原油、铜等工业类商品触及前期的高位,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铜期货价格年内累计上涨了近12%,推动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回到了600点关口,较去年末上涨逾6%。

  光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叶燕武表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更多由工业类产品带动,一方面是随着包括中国“硬着陆”担忧的风险下降,投资者预期转好带来市场的修正,而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加上中国政府的微调也直接为商品价格上行注入了动力。

  “全球主要经济体日本、英国以及美国等都在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为了救助债务国也采取了长期再融资操作的变相宽松政策,全球货币市场环境呈现出重新宽松的苗头,流动性宽裕使得资金重新回流大宗商品市场。”叶燕武说。

  国际油价表现抢眼

  本轮大宗商品的反弹中,国际油价的表现尤为“耀眼”。由于伊朗等地缘政治因素继续刺激,受影响较大的北海布伦特油价上行势如破竹,本月来其近月合约16个交易日内有14天收涨,到22日收盘,纽约市场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于每桶106.28美元,另一基准油价北海布伦特4月份交货原油期货也突破了120美元,收于每桶122.90美元,双双刷新了9个月来的新高。

  伊朗的紧张局势以及希腊的救助取得进展都成为油价上涨的“推手”。由于伊朗与欧美展开制裁与反制裁的较量,在欧盟宣布对伊朗实施金融封锁后,伊朗也宣布对英国和法国“断油”作为回应,加上伊朗连续军演表现“强硬”,市场对伊朗与欧美的紧张局势很可能影响到全球石油供应的担心从未停止。

  与此同时,尽管欧洲债务危机在解决道路上“险情不断”,但欧盟与希腊就第二轮援助达成协议仍缓解了市场的担忧,希腊无序违约的可能性下降也助油价的上行“一臂之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孔庆影博士表示,2012年国际油价受供应链的冲击可能都较大,地缘政治的小事件不断,伊朗与美国等经济体能否和解也有待观察。在中金公司的研究看来,事实上,目前原油的基本面比预期要弱,整个2012年上半年都可能出现小幅供大于求的局面。

  “欧佩克成员国的增产远高于市场的预测,12月份和1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维持在3090万桶/天的高位,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此前市场的预期是1月份产量将减少40万桶/天,市场的基本面预示更低的油价。如果不出现任何突发性的供应干扰因素,油价可望在2012年上半年跌至每桶100美元。”中金公司的分析认为。

  “目前市场的预期是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可能还会加剧,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由于很多国家都面临选举的压力,政治领导人更多希望拖到四季度后,因此对这种形势的持续担忧很可能在短期内还是会推动油价保持强势。”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指出。

  物价成本压力难减

  大宗商品处于国民经济的上游,其价格的变化广泛影响着下游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大国,商品价格的强势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增加输入性通胀带来的物价成本压力。

  国海证券的分析说,一般分析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先传导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后传导至CPI的非食品部分,进而对CPI产生影响,大宗商品的CRB指数同比约领先PPI及CPI2个月。

  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国内PPI指数“俯冲式”回落的局面可能很快就会得到扭转。“去年带动PPI回落的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除了国际市场的因素影响外,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导致了生产者、投资者以及贸易商普遍经历‘去库存’,随着恐慌情绪得到缓解,未来输入性因素带动的物价成本推动力量依然强大。”陈克新认为。

  事实上,目前市场都在等待企业“补库存”,上海一位金属贸易商表示,目前铜市场实际上除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保税区库存以及贸易商部分库存外,终端企业的库存已快到降无可降的地步。“如果市场逐步回暖,终端市场补库存就会拉动市场需求,改善目前的低迷态势。”这位贸易商预计。

  陈克新也指出,新一年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成本因素,除了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外,值得重点关注的依然是能源价格上涨。“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加上国内稳步推进电、油价格改革,以及理顺其他价格,这些成本因素势必会对物价成本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全年的物价很难再回到3%以内的温和上涨范围。”陈克新认为。

  (记者陈云富)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