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农民“进城招工” 哈尔滨现招聘新亮点

2012年02月23日 16: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网哈尔滨2月23日电 春节过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招工”成为冰城哈尔滨招聘市场上的新亮点,专家认为,人才匮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人才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望解决农民“只会种不会卖”的尴尬,人才的双向流动将使城乡结构统筹更趋合理。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人才的条件还缺少竞争力,亟待“城市再哺农村”。

  招聘新亮点:农民合作社进城招工

  自正月初九开始,哈尔滨市道外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连续举办多场企业用工招聘会,以缓解年后用工扎堆的局面。据哈尔滨市道外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董吉滨介绍,今年该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首次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招工,这意味着城市企业下乡招工的传统模式已被打破,城市与农村间的人才流动趋向均衡、合理。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办的新年首场招聘会上,一家农民谷物专业合作社的招聘摊位前挤满前来咨询的求职者。岗位需求、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里招工,觉得挺新鲜。”已有3年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经验的求职者张力民表示,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营销竞争压力大,这次看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招人,想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能否有新的作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咱们黑龙江省的谷物产品本身竞争力就很强,做市场推广时应该比较顺畅。”

  哈尔滨市宾县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成员张建军介绍,宾县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为能与城市市场更好对接,招聘了一批日常管理和营销类人才,专攻市场营销,实现从农村田间地头到城市市场的无缝对接。现在合作社有6、7人负责产品的推广营销,其中既有专职人员,也有兼职人员。待遇还不错,都是底薪1000元加产品提成,干得好的话,一个月五六千块不成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今年招聘会上的新亮点,“这些合作社急需各类人才,用工量大;另外待遇也比较好,所以吸引了许多求职者的关注。”董吉滨说。

  “只会种地不会卖”制约发展

  最近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产出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目前注册登记量在两万个左右,带动农户约100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25%左右。然而农民“只会种地不懂推销”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市场的无缝对接。

  “用农民的话讲,我能把地种好就算本事了,哪有能力出去卖大米。”张建军表示,产品和客户终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在城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

  产品叫得响,市场销路广,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化需要。“在如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实情况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我们只会种地,不能把产品推销出去,那么一切努力都是零。”

  “我们的终端市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推销人员需要长期出差在外,既要负责新产品的推广,又要负责维护市场,搜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张建军认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了解市场,更不懂推销。此外,农民欠缺必要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难以对终端客户进行有效维护。

  因此,“进城招工”成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同选择。

  专家:实现“农城对接”需“城市再哺农村”

  “进城招工是因为我们缺少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想要招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招工负责人杨先生表示,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刚刚起步,一些求职者对其并不了解,“大家都以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就要生活在农村,担心户籍也要转到农村去,其实并不是这样。”

  杨先生表示,自己在以往的招聘过程中还遇到过一些问题。“首先是大学生招不上来,一听说是推销农产品,这些学生就打起了退堂鼓,他们都希望能留在城市;其次绝大部分求职者对农产品的了解都很少,需要合作社集中培训,短时间难以步入正轨。”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招工现象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这标志着城乡一体化层次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双向流动将使城乡统筹更趋合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城对接”。

  董鸿扬介绍,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水准不断升级,现有农村人才已无法满足合作社发展需要,单凭农民自身搞合作的发展形态也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有关专家建议,“城市再哺农村”是解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城市应有组织地将一些管理和营销类人才输送到农村去,鼓励广大求职者将目光投向农村。”

  “农村天地十分广阔,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了成长平台。”董鸿扬认为,农村市场亟待各类城市人才加盟其中,帮助农产品直接进军城市市场体系。(记者管建涛、潘祺)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