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烟草院士背后的利益之争

2012年05月31日 09:0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这是一场无烟日的硝烟。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烟草院士”争论再起风波。近百位院士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请求尽快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的资格。

  这次“联名上诉”能否得到回复还要打一个问号,因为从去年开始数十位院士和国际国内控烟组织、医学会都曾经联名请求复议多次,但是至今依然犹如石沉大海。话说回来,中国工程院的确有难处,重大的科学奖项和荣誉评选一般不进行第二次评选。譬如米勒因发明DDT荣获诺贝尔奖引发巨大争议,但是评奖委员会也没能撤销米勒的荣誉。同样,谢的导师也是以烟草减害技术早年便获得院士资格,这笔旧账怎么算?

  但是不反悔不代表不能后悔,不能反省。谢的当选引发如此之大的争议,不能不让我们反省三方面的问题:其一、科学与伦理如何取舍?例如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曾经公开表示,他们为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DDT的发明而感到羞愧,在今后的评奖中,应当把诺贝尔奖颁发给那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发明创造和那些没有争议的成果和发明。中国工程院相关评委至今没有明确的表态,是否学一学诺贝尔奖委员会向其他院士和公众道个歉?

  其二、面对商业对科学的入侵该如何规避?《科学》杂志前不久也关注到了谢的当选引发的巨大争议。文章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显示了人们对中国烟草工业“入侵”科学的广泛担忧。反观这届院士的选举过程,在最初的候选人名单上出现了不少国企老总的名字,虽然因为舆论质疑,这些闪亮的名字从最终入选名单上消失。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的圣殿已经不是一块纯洁的伊甸园,科学到底是为真理服务,还是商业的仆人?烟草工业顶着如此恶名尚且能让代理人“入阁”,其他商业巨头是否更有理由视当选院士为探囊取物?

  其三、院士评选过程是否科学?有专家称,“‘降焦减害’的‘减害’是对人体健康而言,评审应由医药卫生学部来进行,而不是环境与轻纺学部。”院士评选是科学之争,不是小集团利益之争。面对争议如此之大的“跨学科院士”的评选,评审部门是否考虑到让多个学部“联合办公”,至少应该征求其他学部科学家的意见,而不能掩耳盗铃拿程序合法作为挡箭牌。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