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MI降幅收窄预示经济筑底 三季度或展开弱势反弹

2012年07月02日 08: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 M I)为50.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尽管这一数据创下7个月以来的新低,但仍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而且0.2个百分点的降幅较上月的2.9个百分点大幅收窄。多方分析认为,6月份P M I数据一方面说明当前经济仍然较为疲弱,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经济正在筑底,很可能在三季度展开弱势反弹。

  亮点 PMI降幅收窄

  与上月相比较,6月份PM I的最大特点在于降幅大幅收窄。与之对应的,是PM I中的多项具体指标涨跌互现。从PM I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余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降幅在3个百分点左右。

  天津建融投资有限公司分析认为,新出口订单指数跌幅扩大主要是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拖累,但整体的新订单指数仅下降0.6个百分点,显著好于上月和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说明在政策积极作用下,内需正出现回暖态势。从指标来看,这一方面表现为进口指数回落幅度减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衡量的内需状况则转负为正,较上月上升。

  分行业来看的PM I情况同样出现了分化,基础原材料行业下降,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行业则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数据显示,6月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 造 业 等 基 础 原 材 料 行 业 位 于50%以下,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保持 高 位 平 稳 , 连 续5个 月 保 持 在56%以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升明显,达到54 .8%,比5月份上升5.2个百分点。

  更有部分行业呈现加快回升态势。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PM I达到56.2%,较上月提升11.6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PM I达到53.1%,比上月上升11.2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从整个二季度来看,经济增长率最差的是4月份,此后5、6月份向好发展。“根据测算,二季度平均PM I为51.3%,较一季度仅回落0.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收窄,以此判断我国二季度G D P保持在7.5%以上没有问题。”

  现实 经济仍较疲弱

  解读6月份PM I数据,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它仍在进一步回落,说明当前经济仍然较为疲弱。

  此前发布的汇丰PM I初值创下7个月以来最低,其中新出口订单更是创下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较低的初值说明实体经济延续了放缓的态势。6月份国内需求并没有获得任何明显改善,去库存化压力犹存。购进数量和存量几乎没有转好,工业制成品库存的上升更多地反映了当前新订单的萎缩,而不是预期未来需求改善而主动加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未来生产的扩张。

  外部需求仍然乏力。欧债危机远未结束;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二季度放缓。新出口订单的显著缩减表明不利的外部环境会拉低中国未来数月的出口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解读,1日发布的6月份PM I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产品价格回落过快三方面压力。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最为严重。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2%,连续两个月处在50%以内;生产指数虽有回落,但仍达到52.0%,二者差距达到2.8个百分点。与此相应,产成品库存指数达到52.3%,连续两个月位于50%以上,为去年12月以来最高点。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现象非常明显,不论从生产资料库存指数、耐用品库存指数来看,还是从产成品资金占用来看均是如此。这一方面影响工业生产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投资。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狭义企业去库存化约需经历9个多月的过程,到今年第二季度可望基本结束,随后工业、投资等增速有望逐步恢复。问题在于,前期大规模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要在短期内消化掉绝非易事,因此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迹象 显露筑底势头

  但同时也要看到,6月份PM I降幅的大幅收窄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筑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6月份PM I指数继续回落,但幅度明显减小,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降中趋稳。近期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投资增长降幅减小,消费实际增长率略有提高,出口增速明显反弹,这些也支持未来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的预期。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仍在回落,表明影响企业生产预期的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生产的恢复预计还需一定时间。”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结合历史数据来看,6月份PM I回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6月往往都会有所回落,今年回落幅度为历年中最低,显示经济趋稳的基础正在形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尽管面临困难,但很多内外部的积极因素已经开始累积,其中包括通胀压力减轻带来的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财政政策的步伐不断加快,欧洲局势的超预期扭转,这些都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正面的积极因素。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见底趋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发力,预计中国经济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

  当然,如果仅依据PM I数据就做出这一判断恐怕难以完全令人信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PM I在2011年11月份达到低点以后逐月回升,出现了明显的拐点,与用电量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增速趋势背离。相比之下,用电量数据是一个均质的实物量,统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均较高,PM I数据结构中不仅选取样本的代表性容易受到怀疑,而且采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和加权计算的过程更具有主观性。

  不过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2%,增速较4月份上升了1.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和4%,大幅高于4月份的2.6%和1.33%。

  预计 三季度或弱反弹

  从当前多项经济指标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很可能在三季度出现反弹,不过反弹幅度可能偏弱。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近期政府持续出台的一些稳定增长的政策作用下,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他给出四点理由:一是出口增速明显回升有助于缓解经济快速下滑的担忧;二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有企稳迹象;三是政策推动和物价涨幅回落将有利于下半年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四是中长期信贷占比上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增强。

  然而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詹诗华提醒道,从目前来看,地产企业库存高企,政策希望的以价换量的软着陆并未实现,地产系产业链普遍进入产能过剩周期;之前预想的由地价重估所带来的包括人力资本、信贷成本在内的供给端成本下移也未出现,制造业依旧面临高成本,产业重构停滞导致新投资机会缺乏。另一重要事实是中国处在一轮朱格拉周期末端,朱格拉周期的过渡将导致趋势增长率下移。长短周期纠结之下,预计三季度将迎来经济弱复苏。

  至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学家们普遍表示乐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新近召开的“幸福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城市化“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增长空间和领域。”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显著改变,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仍然能够保持在7%至9%。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将会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 (记者 方烨)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