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扩内需如何真正实现“策马奔腾”?

2012年08月01日 10:4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第一座大山是外需严重不足,第二座大山是成本过快上升,第三座大山是贸易环境严峻。”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用“三座大山”形容中国外贸正在经历的险情。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日前表示,中国想靠大量出口拉动国内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应扩大内需,将城镇化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他说,此次金融危机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国、洪都拉斯、斯里兰卡正在向中国学习,用中国的办法发展经济,这些国家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比中国低,竞争优势超过中国。

  外需疲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然而,“三驾马车”中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老法子”也颇受非议。在此之下,撬动内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内需能否如人所愿“策马奔腾”呢?

  房产经济“捆绑”消费

  今年24岁的鹏子是宁波某酒店人力资源领班,月收入3000元,食宿单位提供,他告诉记者,花大钱自己没条件,但只要不生病,日常的小钱还是敢花的,不会受太多约束。不过,“不敢想结婚、房子的事。”

  同一部门的人力资源副经理谭北川告诉记者,他月收入5000元,但现在每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着花,“真是不敢花钱”。谭北川去年举全家之力凑集了首付购置了婚房,目前需要月还贷3300元。当地市区房价一平方米1.2万-1.5万,郊区房价一平方米8000-9000元。

  “都不敢花钱,因为要花钱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在太原工作的小郭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说,今年五一刚结婚,房子还没买,她和老公每月的工资除了基本的租房、生活费之外就全部得存起来,结婚以后衣服也很少购置。

  有评论者说,目前的高房价只激活了刚性需求却窒息了潜在需求,甚至有些刚性需求也被延迟。“打下房价”之后,只是减少土地费用与开发商利润,而目前相当大的无效供给将变成有效供给,潜在需求与一部分刚性需求被激活,由此通过乘数效应也将激活相关产业,钢铁、建材、建筑、生活用品等均会复兴。

  教育医疗负担沉重

  小谢夫妇最近因为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苦恼不已。他们要面临的是一个月四千多元的幼儿园收费,这几乎是妻子一个月的收入。他说,幸好自己早些年在北京买下了一套房产,有了安身之所,现在处于还贷阶段。不过,女儿刚上学,压力一下就又大了起来。

  生活在山西某县级市的老张家庭收入每月4000元,这在当地已经是中上等水平的收入,但老张仍然说:“不敢花钱”。

  老张的儿子正在市区公立学校读高二,暑期刚刚开学就拿走了800元的补课费,学费1200元,生活费每月700元。读完高中,马上就面临上大学,老张跟人打听到的消息是,现在的大学即便在二线城市,每年也需要至少两万元的开销,还不包括为孩子配置电脑等其他花费。

  母亲体谅老张,除了逢年过节向母亲表示一点心意,日常开销母亲目前全是依靠抚恤金和养老金。老张说,现在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家里人都健健康康。“不管父母、老婆,家里谁一旦生大病,这家就完了,真负担不起。”

  对于小郭这样的小夫妻来说,医疗、养老仍是他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生病也生不起。”小郭和老公均在私企工作,她告诉记者,这样的单位一般都没有五险一金,幸好还年轻,基本不用去医院“房子的钱攒不够可能就得养孩子,孩子养大就得攒养老的钱”。

  注重分配公平启动内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长最终要靠消费需求来拉动。因为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消费,消费是检验生产的最终环节。而由内需决定的投资也才是有效投资,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4万亿让政府花,与让企业花、让百姓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义平指出,人们的消费行为由几个方面决定,包括家庭收入情况、社会保障完善程度、可消费的东西以及消费观念。目前的情况是老百姓手中可支配收入相当有限,另外,“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的欠缺,老百姓有钱不敢花,可花可不花就不花。”

  李义平认为,启动内需并不在于政府投资和支出的增加,以及铁路、机场、体育场等公共设施上的建设,而根本在于重视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收入向社会中低阶层的大范围转移,提高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阶层的购买力,同时,解决中低阶层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消费敢消费,包括把房价降到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李义平指出,在经济学中,有一条原理是,穷人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富人边际消费倾向,应该通过减轻税负、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等方式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调动穷人消费倾向。

  “应该注意有多余的钱的这部分群体的消费结构和可承受能力,比如已经涌现的文化消费、再教育消费等等。”李义平说,对这一群体的消费结构变化的关注,也将防止虚拟经济过旺的形势。(记者李仁平)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