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檀:机场建设费可并入税收或财政补贴

2012年08月01日 13: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导读】中国民航局局长说,机场建设费有利于提高GDP、不能取消。拉动地方经济不能依靠机场建设。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机场建设费到底该不该取消。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昨天(31日)在公开场合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应。他说,机场建设费于国家有利,不能取消。

  李家祥说,他在2007年底上任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时,第一周就提议取消收取机场建设费;去年制定民航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国家民航总局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最终的结论是不能取消。重要原因是机场建设有利于带动GDP增长。尽管中国亏损的机场达到七成之多,但回报超过了亏损,机场建设带动GDP增量至少达到2万亿元。因此十二五期间还要陆续兴建机场。

  在“经济稳增长”的宏观基调下,各地热衷于兴建机场已是事实,等待审批的项目大多集中在河南、四川、陕西、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然而中小城市兴建机场,亏损面巨大也是事实,因此“建设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恐怕在所难免。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不应该取消,主要的理由有三条,其中包括目前英美等国家都在收取机场建设费,而且收的标准比中国还要高。但是他又说,他在就任民航局长时,起初也建议过取消机场建设费。有人质疑这是自相矛盾,出尔反尔。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认为,李家祥给出的数据并不全面,不能准确反映机场建设费的实际情况。

  叶檀:李家祥先生一直在民航系统,我相信他在就任民航总局局长之前对于航空体系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不存在前面不了解情况,后面了解情况的区别。

  他提供的数据,比如可以拉动GDP、英美这些国家也在收机场建设费,但是应该更加具体,有的数据全面才能说明问题,光是挑出片面的某些数据进行对比,肯定不准确的。

  首先,英美这些国家在机票里有可能包含了税收的费用,但它们是以税收的形式总括在机票里面,而不是在机票外再增加其他费用。这就牵扯到税收的统一性问题,其实李家祥先生应该告诉我们,除了机场建设费,对于航空公司盈利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费用——燃油附加费。这些费用叠加起来事实上对于中国统一的税收体制是很不利的,而且对于民航的统一财政管理也非常不利。一方面中间的转移支付,跑冒滴漏会比较多。

  其次,像美国、巴西有一些支线机场,而且机场数量可以达到1万多家。事实上它们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跟美国一样比较大,机场建设可以多一点,但是问题是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拥而上,要考虑到负债债务的承受率,也要考虑到机场建成之后的使用效率,如果使用效率比较低,就不会去建。在机场建设的过程当中,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划,是审批了就要建,还是按照公共交通体系的蓝图;是以轨道交通为主,还是以这个航空交通为主,或者说是以其他高速公路为主。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现在又有了高铁网,那么建立航空体系多少是适宜的,就必须有非常科学的规划,而不是说可以拉动GDP。

  再次,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常识,投资就可以拉动GDP,但是问题是拉动GDP是有效率的。以前是1块钱拉动一个GDP,现在是1.25,甚至1.35,说明效率在下降。那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投资效率问题。现在180多个机场,有140个左右是亏损的,拼命在短期内建成、担负更大的债务,这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投资效率是不是有利,也该仔细考虑。尤其是他说可以拉动2万多亿的GDP,那么具体的核算体系最好能够公之于众。

  最后,他说国外的机场很多,关键问题是他的统计口径怎么样,是不是把一些非常小型或者是私人俱乐部的机场也统计进去了。我们应该统计的是,有经济效率的公共的营运的机场。

  靠兴建机场拉动地方经济,一定要考虑有多大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另外就是拉动GDP的效率问题。如果机场建设费要取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叶檀表示,要想取消机建费,要么是并入税收,要么是财政补贴。

  叶檀:现在取消机场建设费有一定难度,它应该跟税收合并,这样就可以做到公平、透明和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中国现在在大规模扩建机场,而且超七成的机场又是亏损,除非机场的营运、建设过程得到了其他财政补贴,那么这时才有可能取消。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并入税收里去,另外一条是财政补贴。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