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拒捐只因“义捐”缺乏正当性

2012年08月02日 14:13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发起近20年来首次义捐活动,称获捐资金将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媒体称,发起义捐是因政府财政绿化经费不到位。但它遭到抵制,网友称“我已纳税”。官方回应,发起活动不是因绿化资金不足。活动迄今还没收到捐款。(8月1日《晶报》)

  拒捐,未必是因为吝啬,也许是种另类的诉求表达、立场宣示。发起义捐,按理说是发掘道德矿藏、鼓励善行,可为何却遭集体抵制?个中缘由,很耐人寻味。

  每逢灾祸袭来,公众便爱心爆棚、慷慨解囊,这已是一种常态化的温情景象。深圳也并非一座缺乏爱心资源的城市:2008年,深圳慈善会募捐超过10.7亿元,居全国之首;连续几年,在“城市捐赠排行榜”上,深圳人均捐赠排第一……可以说,深圳的慈善成绩相当可观,甚至有媒体称,“慈善,在深圳已成为一种风尚”。

  可这爱心暖流的澎湃,却与城建募捐的遇冷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圳绿基会发起的首次义捐,便遭到一边倒的抵制声。迄今为止,捐款数上还是零。市民们近乎一致地捂住腰包,拒捐俨然成了一种默契,这与其说是慈善气候不好,不如归结为,募捐本身与公众爱心还隔着一条不信任的沟壑。

  绿基会发起募捐,名义是“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可城市绿化经费,已有专项拨款,为什么还要向市民伸手?实质上,官方也表态“不差钱”,义捐和“韦森特”台风毁树无关。果真如此,公众更有理由追问:既然“不差钱”,为何发动义捐?

  应该说,捐不捐,是民众的自由选择。它能衡量出社会的道德高度,前提是——— 义捐目的正当,程序合理,能取信于民。公众普遍对城建募捐说不,原因也在于绿化过程中的“浪费”与“不透明”等乱象,透支着政府公信,造成信任的流失。

  深圳绿化中的“浪费”,此前已是有迹可循:据报道,“韦森特”来袭,深圳11.5万棵树木在狂风中折断倒伏,林木毁损极为严重,远超香港的千余棵。有网友列出有关部门的三宗罪:树的根基浅;抢功式的种植只顾及美观,没考虑到树木的抗风能力;平时修建和日常维护力度欠缺。“亡羊”了还没补牢,就开始募捐,难免让人心生疑窦。

  信息蔽障,跟不上民众的知情需求;监督真空,又让资金运作成了“密室游戏”……在这种前提之下,拒捐姿态便成了公众的权利表达。

  拒捐,只因“义捐”缺乏正当性。当民众选择以“不配合”的姿态,来表达知情的诉求,恐怕它指向着某些值得深思的潜台词:募捐的正义性,信任裂痕及价值的对冲。  □佘宗明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