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厅局级官员眼中经济热点 楼市调控问题最受关注

2012年09月12日 06:24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房地产调控食品药品安全

  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政治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改革

  环境污染

  反腐倡廉

  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为客观了解分析厅局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十八大前国内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对在学院培训的第18期厅局级公务员进修班、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转型专题研讨班、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专题研讨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10份。从样本分布情况看,既有来自中央各部委的学员,也有来自地方及职能部门的学员,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厅局级领导干部对当前国内经济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发现,十八大前七成左右的学员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房地产调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这充分说明,大多数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对党和政府改革寄予了许多期许。

  在问卷列出的20个热点问题中,学员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依次是:房地产调控72.7%,食品药品安全69.9%,社会保障68.9%,收入分配67.9%,政治体制改革67.5%,医疗卫生改革60.8%,环境污染60.8%,反腐倡廉55%,就业与再就业50.7%,垄断行业改革45%。

  【楼市调控和食品安全】

  仅18.6%的学员建议征物业税

  在推进房地产调控的具体举措方面,多数学员认为政府应尽责守位,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77.2%的学员认为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尽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74.3%的学员建议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54.8%的学员认为应满足自住型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仅有18.6%的学员建议全面开征物业税。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百姓健康,从“三聚氰胺”到“毒胶囊”,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超过八成(85.7%)的学员认为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导致各种食品药品问题高发;83.7%的学员认为相关法律不健全,对不法商人的惩罚力度太轻,违法成本过低;76.6%的学员认为生产和销售者不诚信,缺乏道德自律;仅有5.3%的学员将原因归为消费者识别能力不强,个人健康素养不高。

  那么,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呢?九成以上(91.3%)的学员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惩处力度;87%的学员建议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69.1%的学员认为企业应诚信经营,规范生产和销售。另有学员补充提出:腐败及寻租是导致食品药品领域问题频发的重要诱因;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管理,交叉点成为空隙;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应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各监管部门之间关系,实现责权利相一致。

  【收入分配】

  76%的学员呼吁国企分红

  关于收入分配。大部分学员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一次分配兼顾公平不够,二次分配举措不力。88.1%的学员认为部分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是当前收入分配中最大的问题;77%的学员认为政府收入的增速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速;63.6%的学员认为资本收益过高,劳动者收入过低;52.6%的学员认为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过大;另有25.4%的学员认为一些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过高。

  应如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76%的学员建议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红收租”;74.5%的学员建议改善劳资关系,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67.3%的学员提出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调控过高收入力度;57.2%的学员提议应削减行政成本,降低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财政支出更多用于民生;55.3%的学员提出应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等标准;40.9%的学员建议改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机会;30.3%的学为财富创造者的能力普遍提升。员认为必须强化人力资本投入,使劳动者作为财富创造者的能力普遍提升。

  【经济转型】

  垄断行业“绑架”高层决策

  调查发现,近八成(76.6%)学员认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桎梏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超七成(72.7%)的学员选择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无法有效拉动;70.8%的学员认为追求数量扩张和高速度,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学员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有56.9%的人持这一观点。学员指出推进经济转型还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国企垄断,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绑架”高层决策;民营经济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支持,经常遭遇“玻璃墙”,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政府研发机构的研发成果;政府不科学的行政干预,市场调节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

  中国经济怎样实现成功转型?74.8%的学员认为需要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改变GDP至上的政绩考核体系,激励地方政府从为增长竞争转向为和谐竞争。53.3%的学员建议应理顺资源性价格形成机制,形成资源对发展的“硬约束”,倒逼发展方式转型;46.2%的学员认为政府应改变投资方向,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越位”,多“补位”。另有学员补充提出:关键是要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政府制定的规划,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并不断完善;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提高全球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融资贷款研发方面多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

  【宏观调控】

  72.9%的学员担忧政出多门

  关于当前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72.9%的学员认为中央与地方、各地方之间利益诉求不一致,政出多门,致使调控效果不佳。68.1%的学员认为宏观调控的行政化色彩太明显,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的机制不健全,部分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63.3%的学员表示,GDP导向的非科学发展模式影响依然很大,积重难返。

  有学员补充提出:市场调节机制没有形成,政府干得太多,但决策水平低,针对性不够,对各地、各行业调控时“一刀切”,政府管了“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重当前具体困难的解决,轻体制机制的完善和调节。

  【中小企业】

  逾七成学员建议推动金融改革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约束,73.2%的学员认为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53.6%的学员将原因归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经营成本上升。31.6%的学员认为企业技术升级困难。30.6%的学员认为中小企业家族式经营,企业管理水平低。

  关于扶助中小企业的措施。72.1%的学员建议推动金融改革,服务于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48.6%的学员强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扶持。48.1%的学员建议帮助中小企业改善发展条件。32.7%的学员认为应放宽某些行业的审批和准入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城镇化】

  城市建设不应盲目追求政绩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比重的51.27%,正处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方向,56.2%的学员赞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54.3%的学员认为应发展中小城市,避免大城市病,节约建设成本、人口转移成本;4.3%的学员选择发展大城市,其理由是:一方面可以发挥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能节约土地资源。有学员提出,城镇化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口集中于城市,同时还应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关于目前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77.6%的学员认为,重短期、轻长远,规划随意性强,不理性、不科学、不持续;77.2%的学员认为是重建设、轻规划,大拆大建,盲目追求政绩工程和GDP;69.1%的学员认为重表面、轻内涵,道路修得越多越宽,交通却越来越堵;52.4%的学员认为是重生产、轻生活,拼命追求经济功能,忽视居民生活功能;50%的学员认为重收益、轻环境,许多地区依然走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农和土地】

  要扭转地方政府借地生财动力

  关于“三农”问题。46.9%的学员最关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强制征地拆迁;45.5%的学员最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留守人员”问题;37.3%的学员最关心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问题;27.8%的学员关注农村耕地撂荒。

  怎样实现城乡共同富裕?78.4%的学员建议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48.1%的学员建议加大对农业的科技、金融扶持力度;46.6%的学员强调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关于土地问题。68%的学员认为土地腐败愈演愈烈,尚未得到根本遏制;67%的学员认为征用土地中以权代法,补偿不到位,侵犯农民权益;46.9%的学员认为违法、违规用地建开发区、高尔夫球场等现象严重,耕地被侵占,数量、质量堪忧。另有学员补充提出:全国政策“一刀切”,大城市也要保留农用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土地不属于人民,被拆迁户权益得不到保障,引发诸多上访。

  对于治理土地乱象的措施。63.2%的学员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体制,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借地生财的内在动力;59.8%的学员呼吁严查土地征用、出让中的违法违规行为;57.9%的学员建议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有学员提出建议,把土地收入纳入预防管理,并记为转移支付的分解因素;加强对土地使用的权力制衡。(注:作者樊继达,供职于国家行政学院) 据《学习时报》

【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